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地球環境需要“野性的呼喚”

2016-06-05 21:30:01|來源:新華網|編輯:杜軍帥

  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述評:地球環境需要“野性的呼喚”

  新華社記者黃堃

  又到了6月5日“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零容忍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官方中文口號是“為生命吶喊”。確實,無論是為了保護地球生態系統,還是為了人類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地球環境都需要“野性的呼喚”。

  野生動植物減少

  地球上的野生動植物正面臨嚴峻挑戰。世界自然基金會每兩年發佈一次《地球生命力報告》,最近一次2014年的報告説,“地球生命力指數”從1970年到2010年下降了52%,這意味著全球哺乳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以及魚類動物的數量減半。

  近來科學界還出現一種觀點認為,地球可能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事件。在地球歷史上,由於隕石撞擊等自然原因,曾出現5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例如約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的事件。但現在的這一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主要原因之一是人類活動。

  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就是導致許多物種滅絕的一種人類活動。5月份在非洲召開的聯合國環境大會上,《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秘書長約翰·斯坎倫説:“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嚴重威脅著生物多樣性,目前全球非法交易物種約7000種,其中大象、犀牛這樣的物種已經引起廣泛關注,但更多物種面臨的威脅還沒有引起國際社會足夠的重視。”

  對於大象和犀牛這兩個受害典型,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數據顯示,2013年有近2.5萬頭非洲象被獵殺,2015年非洲大陸有1338頭犀牛被獵殺。現在一些大象種群快速下降,而一些犀牛種群更是瀕臨滅絕。

  零容忍非法貿易

  非法貿易的背後是經濟利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數據顯示,非法野生動物貿易犯罪金額高達每年200億美元,與毒品、武器及人口走私同為全球主要非法貿易活動。

  令人嘆息的是,這种經濟利益之後更深層的因素,往往是一些並不科學的傳統觀點。比如一些人喜歡犀牛角,認為它可以作為藥物治百病,但實際上犀牛角的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與人指甲的成分類似。倫敦動物學會的拉傑·阿明博士曾在相關科普中説:“從醫學上看,吃犀牛角的效果與咬你自己的指甲差不多。”

  另一個驅動因素是工藝品市場,許多象牙和犀牛角被做成擺件,放置在廳堂之中。但不知那些賞玩者是否想過,小小房間中多這麼一件工藝品,代價卻是廣袤野外的動物消失,孰輕孰重?

  因此,對於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一方面可以通過宣傳,努力讓人們改變觀念,做到從源頭上“零容忍”,實現那句著名的宣傳口號“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另一方面,應加大打擊力度,就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與國際刑警組織在這個世界環境日前夕共同發佈的報告中所説,世界需要團結一致,採取強有力的國家和國際行動,結束環境犯罪。

  中國在這方面的努力受到了國際讚賞。約翰·斯坎倫説,中國在聯合源頭國、中轉國、對象國共同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等方面起到引領作用。他特別指出,由中國發起的“眼鏡蛇行動”貢獻突出,在去年的“眼鏡蛇三號”行動中,中國聯合亞洲、非洲、歐洲和美洲幾十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查處各類涉及走私瀕危物種案件300多起。

  與“野性呼喚”共行

  從人類的未來發展來看,也應該是在一個穩定的地球生態系統中與野生動物同行。早在2010年國際生物多樣性年的活動中,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專家羅伯特·布盧姆菲爾德説,具有生物多樣性的環境可以幫助防控乾旱和洪水等自然災害,還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如果不加強保護生物多樣性,人類最終將深受其害。

  美國斯坦福大學生物學教授魯道夫·迪爾佐等人曾在《科學》上發表文章探討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他們認為人類活動是導致這次物種滅絕的重要因素,而物種滅絕也可能反過來對人類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危害。

  例如,在肯尼亞進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不讓斑馬、長頸鹿等大型動物進入一片封閉地區,觀察那裏的生態系統如何變化。結果發現草地和灌木增多,嚙齒類動物數量猛增,病原體水準也隨之升高,很多疾病的傳播風險增加。

  雖然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可能正在發生,但人類不會願意也不能獨自生存在一個靜謐的缺少其他物種聲音的地球之上,未來要想在廣袤的自然環境中繼續聽到“野性的呼喚”,就需要我們現在從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開始一點點做起。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