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科技雄心給世界帶來“黃金機會”

2016-06-08 14:55:06|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編輯:王瑞芳

圖片默認標題

中國製造的高速列車。 (圖片來源:路透社)

  “未來,中國將依賴創新而非製造。”德國《每日鏡報》如是説。不久前,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國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又一次高調重申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路透社報道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此次會議上表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破解經濟發展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必然選擇,是更好引領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BBC則援引專家的觀點稱,這表明中國強調科學影響力,決心繼續向科技領域投入,未來十年內將把科學放在非常顯著的地位。

  “從資金投入、科學研究和社會認知角度看,分階段完成科技強國的‘中國夢’目標,措施切實可行,現在中國擁有‘黃金機會’。”BBC稱。

  角色轉變

  【“中國將成21世紀世界核心”】

  毫無疑問,科技創新是推動新時代經濟發展的硬實力。而中國對此的準確把脈和強勢發力令世界讚嘆。

  香港《明報》報道,習近平在會上確定了“到本世紀中期將中國變成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並強調“發動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讓中國這艘航船,向著世界科技強國不斷前進。” 台灣《聯合報》則稱,這次會議上習近平也提出加強科技供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科技領域躋身世界領先行列等五項要求。

  中國對技術創新的重視也令世界改變了看待中國産業能力的態度。“人們需要首先把中國視為創新夥伴,而不是銷售市場或者是生産者。中國將成為21世紀的世界核心。”瑞士《新蘇黎世報》網站刊文稱。

  “到2030年,中國將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將成世界科技強國。”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稱,2010年以來,中國對研發的投入已增長一倍多。分析人士稱,中國擁有高水準的高等教育。科學家數量和素質不落後於全世界任何研發強國。只要經濟繼續增長,肯定能實現目標。

  “中國已經率先在亞洲推行智慧綠色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後的經濟範式的轉換。”美國《赫芬頓郵報》援引歐盟顧問傑裏米·裏夫金的觀點稱。

  更多的數據也在佐證中國向著全球研發引擎角色的轉變。英國科學出版物《自然》雜誌刊登文章表示,如今中國發表的高品質科學論文已位居世界第二且仍在迅速增多。顯然,這有悖于西方人對所謂“缺乏創造力的亞洲苦役”的成見。而據俄羅斯衛星網的報道,《自然》雜誌新的排行數據顯示,中國在化學、物理領域排名世界第二,在環保領域科學發展方面排名第三;2012年至2015年間中國的科研論文發表數量增加了一倍,其他排名前十的國家都沒有這樣的增速。

  “數百年來,科技一直是西方征服地球的鑰匙。但如今,中國的科技進步意味著這種狀況即將改變。”美國“聯合新聞”網稱。

  中國的研發發展也是顯示其經濟模式轉變的一種標誌。俄羅斯科學院戰略和科技分析師卡申表示,“市場將成為衡量中國(科技)成就的尺規。雖然就(科技)環境而言,(中國)仍有許多缺點。但與此同時,這個國家在諸多領域取得的巨大進展已得到舉世公認,且在超級計算機和生物科技等領域已處於公認領先地位。”

  模式更新

  【“智慧數字時代全球領軍者”】

  技術通常是個寶,尤其是對於處在“新常態”下的中國而言。

  “中國強調科技的背後有兩個主因:國家安全與未來出口潛力。” 美國《福布斯》雜誌刊文稱,中國經濟正處於調整結構的巨大挑戰期,北京將不得不找到一條可持續、在價值鏈上攀升的道路。該戰略的關鍵就是科技進步。

  這種進步表現最集中的領域恐怕還是數字經濟。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經濟學家指出,全球商品和資本貿易的增長停滯與數據流通的激增是一致的,這表明21世紀的數字經濟已開始瓦解舊的經濟秩序。而自動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包括3D列印在內的製造業新技術的增加可能又加速了這種趨勢。

  法國《費加羅報》文章稱,“互聯網+”成為中國實現經濟升級、轉向服務驅動戰略的先鋒,“中國正成為唯一有能力在技術上挑戰美國的重要力量”。

  “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在方興未艾的智慧數字時代已是全球市場的領軍者。中國社交媒體巨頭騰訊與臉書網站競爭,中國的電子商務大鱷阿裡巴巴與亞馬遜競爭,標誌著中國在此次工業革命中佔據制高點。”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稱。

  一方面,這種智慧數字化在工業領域的創新升級引起外媒的關注。法國《回聲報》題為《當中國成為數字大國》的文章説,由“互聯網+”支持的中國“工業4.0”已經走在路上。“中國在領導全球經濟數字化方面擁有與美國一較高低的重要王牌,並已進入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所在的工業自動化程度最高的俱樂部。”該文稱。

  俄羅斯第一頻道則報道稱,中國不再是依靠廉價勞動力的世界工廠,而是正尋求成為高科技製造強國,打破“中國製造”的傳統印象——中國出口的將不光是商品,最主要的是出口技術。

  另一方面,數字經濟在中國的消費領域誕生了不少領先於發達國家的成績,這些“新鮮”事物也令國際輿論感到“新奇”。

  “互聯網、智慧設備和社交媒體已成為中國消費者日常生活的核心部分,這為創新者和企業家都提供了巨大的機會。”美國《福布斯》雙週刊文章稱,中國正在出現一批“全渠道消費者”,他們推動電子商務發展並將驅動今後10年的中國經濟增長。

  “在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的創新技術助力下,中國的移動購物産業已領先美國。”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網站簡單總結道。美國《華爾街日報》則報道稱,中國的互聯網公司正將觸角伸向零售、金融和製造等行業。科技公司在中國百強品牌中所佔的分量越來越大,市值佔比從兩年前的16%上升到去年的27%,許多公司的海外業務也越做越大。

  “中國希望將經濟模式變得更具創新性。” 加拿大《環球郵報》發表的《中國希望科學家和科技創業者重振中國經濟》一文稱,在這種模式下,科學家和創業者們尋找創造利益的新方法、新途徑;消費者發現購買車輛、電子産品、度假的新動力。

  “雖然改變經濟發展驅動因素,實現基於人力資源、人力成本和科技創新的發展的過程是痛苦的,但這也是一個升級的過程,大有可為。”該文章説道。

  利好全球

  【“開啟深度合作新時代”】

  “升級換代”的道路上,機遇與挑戰並存。

  美國《財富》雜誌網站刊文稱,“中國的數字化産業發展迅速,但若沒有政府扶持,這一領域的增長並不具有可持續性。”

  日本《讀賣新聞》則刊文總結稱:中國産學研合作緊密。該文指出,“中國科技水準和研究水準之所以急速提高,是因為中國經常以世界第一為目標大膽地提出國家計劃,將振興科技作為最重要政策,鼓勵研究領域創新,激發研究者熱情。在‘國家大學科技園’的推動下,産學研合作發展迅速。”

  但這並不意味著科技創新的戰略能毫無風險地實現目標。“鋻於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泡沫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等失敗經驗,西方科技企業開始重視發展可持續的經濟增長模式。而大多數中國科技企業都太年輕。”美國《財富》雜誌提醒稱,很多企業都未曾經歷過失敗。這樣的情況極度有利於創新,但也有可能導致經濟上的魯莽。

  此外,提升自主掌握核心技術的能力也是中國當前亟須解決的發展關鍵之一。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中國發展新的高價值産業以及建設關鍵的基礎設施所需的核心知識和技術卻掌握在外國公司手裏。”

  “外國的跨國企業仍主宰著中國的高級資本貨物市場,中國對西方企業的依賴仍然是廣泛的。中國企業在21世紀最重要的領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美國《外交》雙月刊刊文稱。

  按照經合組織的統計,到2019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研發經費最多的國家。就所發表的英文科研論文而言,中國僅次於美國,其論文産量年增長20%。

  但是,中國科研的品質仍未能完全“令人放心”。“學術欺詐、官僚主義以及對於數量重於品質的癡迷,仍阻礙著中國科學前進。”英國《經濟學人》稱。

  不過,在世界經濟疲弱不振的大環境下,中國重視科技創新的導向也給它的全球“夥伴們”帶來了十分有價值的利好。

  “也許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的科技創新産品也能夠惠及美國民眾,就像以前他們享受美國産品的便利一樣。”《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稱,中國的科技發展正在逐步成熟,他們渴望向消費者展示自己的創新成果。在移動應用程式、信息傳送以及電子支付等領域,中國可能已經走在了美國前面。

  美國《赫芬頓郵報》援引傑裏米·裏夫金的觀點稱:比如近來中國領導人呼籲建立新的高科技歐亞“絲綢之路經濟帶”,“將歐亞大陸連接起來、打造覆蓋歐亞大陸的數字化物聯網設施的做法,有可能開啟深度合作的新時代,讓人類之間的聯繫變得空前緊密。”(宦佳)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