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萬"學區過道":當今教育環境下誕生的“怪胎”
近日某購房網站上出現標價150萬元的學區房引來網友關注,因為這間所謂的“學區房”並非房屋,而是一條供院內其他住戶進進出出的過道。雖然仲介聲稱不能居住,只可落戶,但據北京晨報記者調查發現,這種奇葩學區房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市民若想購買應謹慎。(6月22日,北京晨報)
近年來,隨著經濟形勢持續低迷,我國房地産業陷入“囧途”,各地商品房價格持續走低。但與房價“大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地方的學區房市場一枝獨秀,逆勢上漲。這不,近日北京再次驚現天價“學區房”,但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房”並非房屋,而是一條僅10平米有餘的進出過道,仲介還堂而皇之的聲稱“雖不能住但可落戶”。如此奇葩“學區房”再次令公眾大跌眼鏡。
説到底,倍受青睞的“天價”學區房可謂當今教育環境下誕生的“怪胎”,其不僅暴露出家長們“望子成龍”的迫切甚至喪失理智的畸形心理,同時也折射出我國教育改革之殤。校區房價水漲船高的現象,不僅不利於教育公平,而且還不利於教育良性發展。為此,相關部門在繼續推進教育改革的同時也在綜合協調多個部門,強力推進“多校劃片”等一系列促進教育資源平衡的好政策。但為何到頭來“天價學區房”屢現不休呢?説好的“均衡教育資源”呢?
筆者認為,好政策需用行動説話。首先,完善相關政策,嚴堵政策之“空”。“多校劃片”政策具有很強的實效性與創新性,有利於逐步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初衷雖好,但在執行過程中卻讓房地産業鑽了大空子,竟成其“撈金場”。可見,此次政策的制定存在漏洞,需要進一步完善。如為消除“房堅強”,政府應就“買房落戶”的行徑説“不”,在政策中明確指出此種投機取巧的入學手段毫無法律效力,並責令學校拒收此類學生入學。
其次,加大資金投入,縮小學校之“距”。部門家長之所以為何揮重金購置毫無使用價值的學區過道,還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最優教育,説到底,正是學校間的差距才造就了學區房市場,為“房堅強”的滋生提供溫床。為此,政府應加大教育領域的資金投入,分散優秀師資隊伍,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地區均衡分配教育資源,真正縮小“牛校”和普通學校之間的差距。
筆者希望,透過“學區過道”事件能夠再次喚回“均衡的教育資源”,政府不僅要用正確的管理、宣傳方式引領家長們走上正常、理智的擇校之路,更應繼續深入推進教育改革,出重拳將“學區房堅強”“狠狠拍在沙灘上”,竭力掃清教育資源均衡分配之路上的種種障礙,永葆教育資源“這桿平衡秤”!(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