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鐵路:“高原凈土”上的綠色穿行
新華社西寧6月27日電題:青藏鐵路:“高原凈土”上的綠色穿行
6月的青海可可西裏地區仍是白雪皚皚。在索南達傑保護站旁的廣袤草原上,來自數百公里外的藏羚羊群開始集結,準備向西進發。
每年這個時候,藏羚羊將從我國西藏、新疆等地長途奔襲,前往位於可可西裏素有“藏羚羊大産房”之稱的卓乃湖産仔。
青藏鐵路穿越可可西裏全境,是藏羚羊遷徙的必經之地。為方便野生動物,鐵路通過架設高橋的方式在這裡設置了33處、總長超過58公里的通道。
日前記者深入可可西裏腹地,來到其中一處野生動物通道。當青藏列車從橋上飛馳而過,附近的藏羚羊群並未感到十分驚慌,其中不少還在橋樁旁悠閒地吃著草。
記者乘坐青藏線列車返程,即將進入一處山洞時火車開始鳴笛,距離鐵路不足15米的兩隻藏野驢仍安然低頭舔食著草原上未消融的冰雪。
青藏鐵路公司工作人員王濤告訴記者,10年前的情況和現在有所不同,那時的野生動物對鐵路和列車還較為警覺,在穿越通道時也顯得非常謹慎,需要集結較大群體才敢通過,之後迅速離開,不在附近逗留。
“如今的情形説明,野生動物對青藏鐵路的畏懼感在降低,適應度在提高。”長期在青藏高原進行野外實地調研的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工作人員趙翔説。
“2006年通車初期,通過野生動物通道上遷和回遷的藏羚羊數目分別為2122隻和2959隻,如今均已超過5000隻。”青藏鐵路公司計劃統計部運輸計劃室主任楊海江説,青藏鐵路野生動物通道使用率也從通車之初的56.6%逐步上升到如今的100%。
“可可西裏被稱為‘無人區’,境內野生物種大多生性膽小、機敏,如今能和‘天路’和諧共存,超出了不少業內人士的最初預期。”趙翔介紹,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它們長期未受人類活動驚擾,沿線生態也沒有因火車運行而遭到破壞。
被稱為“高原凈土”的青藏高原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等5大水系的發源地,也是亞洲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氣候啟動區。王濤告訴記者,通車10年來,青藏鐵路一直採用我國業界最嚴格的環保標準運營。
自開通之日就在青藏線上工作的Z917次列車長林志盛説,10年前就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為青藏鐵路率先配備全封閉式車體,實現了車內垃圾對外“零排放”。據中國北車股份有限公司隨車工程師王強介紹,採用大容量真空集污技術的青藏線列車車體最多可連續運行18小時,車體還安裝了專用的固體垃圾壓縮機,全程列車只需在3個站點集中排污。
記者近日乘坐青藏列車在格爾木站停靠時發現,成群結隊的垃圾車和吸污車早已等候在鐵路旁。短短十幾分鐘的時間裏,列車上的所有污水及垃圾就被清運一空,送往附近的專業機構進行處理。
“經過處理的污水最高達到二級排放標準。”青藏鐵路沱沱河站污水處理車間工人張桂蘭説,除火車上外,各站點産生的污水也要經過嚴格處理才能排放。
據介紹,整個青藏線目前共設有15個污水處理中心,每月定期進行監測。同時,各站區的生活、取暖均採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杜絕向大氣排放污染物。
“青藏鐵路在生態保護方面已和世界接軌,甚至走在了前面。”來自德國的曾任新聞記者的67歲乘客奧古斯特目睹了青藏線列車運行中的垃圾處理過程,這樣評價道。
王韜説,為打造“生態天路”,在高寒、乾旱的世界“第三極”,他們甚至對41%的路段成功進行了人工綠化,長度共805公里,面積達775萬平方米,完成了一項“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記者乘坐火車觀察發現,在鐵路兩旁能看到很密的綠色植物。“科研人員多年來選育適合高原環境的植物種源,最終採取草、灌木相結合的方式才種活了這些植物。”王濤説。
西藏那曲地區雁石坪鎮小學教師格桑扎西,在課餘時間常給孩子和年老牧民介紹關於“天路”的各種知識。他告訴記者,這條經過他家鄉的鐵路,讓人們對“生態”“環保”“動物保護”等概唸有了更深、更直觀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