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理政新實踐·貴州篇】貴州:守住底線新路寬
“貴州變了!”很多再次來到貴州的人都會這樣感慨。
貴州的變化源於幹部群眾精神狀態的振奮,而這種振奮來自對發展道路的自信。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貴州,他希望貴州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走出一條有別於東部、不同於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4000萬貴州人民找準了“定盤星”、有了“主心骨”。“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成為全省上下的發展理念,而“大扶貧”和“大數據”則是貴州在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中探索出的新路。
守住發展底線首要一條,就是讓貴州493萬農村貧困群眾走上小康之路,而要啃下這塊脫貧攻堅的硬骨頭,沒有新路子不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指出,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貴州省委、省政府對講話精神深學篤用,制定了舉全省之力脫貧攻堅的“大扶貧”戰略。從省委書記到駐村書記,每個幹部肩上都擔著幫扶任務。他們以易地搬遷、産業扶持、生態補償、基礎設施建設、醫療教育保障、社會兜底6條“攻堅戰線”,編織了一張精準扶貧的大網,做到不落下一名貧困群眾。全省的政策、資金、人才、項目等資源都在向脫貧攻堅匯聚。
貴州“大扶貧”牽動著“大中國”。中央部委來了,上海、大連、青島等8個東部兄弟城市來了,民主黨派、工商聯來了,恒大集團、萬達集團、阿裡巴巴集團也來了。他們不僅帶來了物質和人才的幫扶,更給貴州人增添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
“大扶貧”的濃厚氛圍激發了貴州各地幹部群眾脫貧攻堅的創造力,他們先後探索出了“四看法”識別貧困戶、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十戶一體”富幫窮、駐村幹部扶貧“十子工作法”、“三權”促“三變”盤活農村資源、利用大數據建成“扶貧雲”統一管理扶貧工作等新方法。路子多了,幹部群眾脫貧攻堅的幹勁也更足了。2015年全省減少貧困人口130萬,今年的脫貧人口還有望超過這個數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對這句話蘊含的深刻哲理,貴州人最有體會。要守住生態環境底線,還要加快發展,怎麼辦?答案就藏在轉方式調結構的大戰略中。貴州擁有優美的環境、清新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廉價的水電,成為眾多信息企業鍾愛的數據中心所在地。但貴州沒有滿足於僅僅做“中國機房”,他們乘勢而上,制定了“大數據”發展戰略。“大數據既是大機遇、大變革,又是大産業、大紅利,也是貴州踐行五大發展理念的必然選擇。”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説。
短短兩年時間,貴州挖出了大數據這個“鑽石礦”,種下了人工智能這棵“智慧樹”,在貧瘠的貴州大地上升起了高科技之“雲”:全國唯一以大數據為主題的國際峰會、全國第一個大數據産業試驗區、全國第一個大數據交易中心等都在貴州出現,用一連串的“組合拳”在大數據領域樹立起了“貴州樣本”,也制定出了“貴州標準”。
高通、惠普、微軟、阿裡巴巴、騰訊、京東等行業巨頭紛紛進軍貴州;一大批數據處理加工、智慧終端、數據交易和金融的項目落戶貴州;眾多年輕的“創客”奔著“大數據”來到貴州。“大數據”引領著經濟轉型升級、提升著政府的治理能力、服務著社會民生,貴州也正腳踏實地邁入“大數據時代”。
(本報記者 呂慎 柳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