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安徽篇】安徽統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 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係

2016-08-05 11:26:19|來源:中安在線|編輯:杜軍帥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安徽時強調,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力度,加強城鄉統籌,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促進農業基礎穩固、農村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

  今年上半年,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3元,增長9.4%,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夏糧總産277.5億斤,處歷史第三高位。全省農業農村發展呈現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以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我省認真謀劃貫徹落實舉措,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紮實推進農村改革,著力推進農村民生改善,全力轉變發展方式、建設農業強省,加快形成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格局。

  深入實施調轉促行動計劃,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現代生態農業強省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安徽時指出,當前,農業還是現代化建設的短腿。建設農業強省,必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在結構優化中提質增效,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和效益。 “貫徹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就要深入實施調轉促行動計劃和農業現代化推進工程,紮實推進現代農業強省建設。 ”省農委負責人説。

  5月25日,全省現代生態農業産業化現場會強調,要通過“一改進、四加強”抓好農業現代化推進工程,即改進服務方式,加強主體培育、加強金融服務、加強市場建設、加強技術支撐。實施好農業現代化推進工程,今年重點抓好農業物質技術裝備能力建設、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等。

  不久前,全國首批農村産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縣名單公佈,我省臨泉縣等四縣市區入選。 “農業大縣臨泉縣推進種養加、貿工農一體化,實現地域範圍內的複合式循環,提升了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水準。 ”臨泉縣相關負責人説。

  加快農業結構調整,著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省著力優化糧食生産結構,大力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實施水産綠色健康養殖等。目前,全省建立專用品牌小麥生産基地275萬畝。從夏糧産量來看,全省總産277.5億斤,處歷史第三高位。同時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高效經濟作物、飼肥作物和專用品牌糧食作物面積增加,預計全年蔬菜面積增加42.6萬畝、青飼料及綠肥面積增加11.8萬畝。

  “我省將繼續突出抓好農業結構調整,加快構建與市場需求相適應、與資源稟賦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生産結構和區域佈局。以開展現代生態農業産業化示範創建為抓手,引領帶動農業綠色轉型。 ”省農委負責人介紹,省財政資金整合為綠色增效、品牌建設、科技推廣、主體培育等投入專項資金。圍繞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茶産業、專用品牌糧食、蔬菜産業召開現場會,並先期在2個市和30個縣開展生態農業産業化示範市縣創建。

  抓住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係這條主線,統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活力

  解決農業農村發展面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根本靠深化改革。今年以來,我省統籌推進農村各項改革,厚植“三農”發展新優勢。

  新形勢下深化農村改革,主線仍然是處理好農民和土地的關係。 “要抓緊落實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制度,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習近平總書記在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時明確指示。

  “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我省深入實施確權登記頒證攻堅年活動。”省農委經管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首批20個試點縣(區)頒證、歸檔任務基本完成;新增65個縣(市、區)整體工作進入建立登記簿和頒證階段;28個後期啟動的縣(區)完成測繪面積佔應確權面積的97.9%。

  深化農村改革需要多要素聯動。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同時,我省著力推進農村集體資産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前不久,阜陽市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正式運營,土地流轉網絡平臺也開始上線運行,52塊近4萬畝耕地上線流轉。土地流轉搭上“互聯網+”快車,為阜陽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活力。截至目前,全省註冊登記農民合作社7.1萬個,家庭農場4.37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2.46萬個,均比去年底快速增長。全省耕地流轉率達48.6%,比上年底提高1.8個百分點。全省58個縣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1190個鄉鎮土地流轉服務中心掛牌。

  為引資本活水“澆灌”現代農業,我省加強金融服務創新。近日,界首市政府與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簽訂“勸耕貸”戰略合作協議。 “該産品申請條件簡單,操作靈活,可向種養大戶提供額度10萬至100萬元的貸款。 ”界首市農委負責人介紹。在全省,省農業信貸擔保公司已在21個縣(區)為287家種糧大戶、家庭農場擔保貸款近1.89億元。

  下半年,我省將深入實施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攻堅年活動,確保年底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任務;完成80個村的農村集體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任務;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現代農業。

  堅持構建長效政策機制,積極推進農業新業態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加快農村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是三大任務之一。我省堅持構建長效政策機制,通過發展農村經濟、組織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等多種途徑,讓農民腰包儘快“鼓起來”。

  上半年,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63元,增長9.4%,比全國高出0.5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5%,比全國高出0.8個百分點。

  “按照總書記要求,在政策上著重考慮提高糧食生産效益,不讓種糧農民在經濟上吃虧。”省糧食局負責人強調。針對受連陰雨天氣影響,今年我省小麥不完善粒偏高問題,7月26日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省級小麥臨儲,維護農民種糧利益。

  今年夏糧、早稻略有減産,加上洪澇災害影響,農民家庭經營收入減少。同時農民務工收入增長乏力,實現年度農民收入目標任務十分艱巨。為此,在抓好穩定糧食生産同時,我省積極推進電子商務、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等農業新業態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7月中旬,省農委啟動全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示範點創建。目前,全省已創建國家和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43個、示範點120個。加快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上半年開展農産品電子商務行銷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1090家,新增116家,實現交易額86.98億元,同比增長72.7%。

  推進農村集體資産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變資源為資産,是拓寬農民財産性收入渠道的好辦法。 5月10日,我省印發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百村示範、千村達線”行動計劃,要求今年全省創建100個示範村,同時消除1000個“空殼村”,壯大村集體經濟。目前全省農村集體資産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已量化集體資産10.16億元,13萬名社員成為股東。(史力)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