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司機“直播空姐搭車”讓隱私無處安放
一輛車,一隻隱藏的攝像頭,每晚11點左右準時守候在首都機場外,專門接空姐訂單。連日來,一名特殊的"滴滴司機"在網絡引發爭議。這名"司機"的另外一重身份,是"熊貓TV"的網絡主播,而他直播的內容,正是其在車內與空姐聊天的過程。記者了解到,由於涉嫌侵犯乘客隱私,滴滴公司已對這名司機做出了"即刻封禁"的處理。(8月7日《新京報》)
這件事至少涉及到兩個熱門話題。其一是搭乘網約車的安全問題。通過手機軟體叫車固然很方便,但也存在不少安全隱患,近期曝光的多起乘客受侵害事件,讓社會對於網約車的管理漏洞充滿擔憂。其二是網絡直播的邊界問題。當前,網絡直播儼然已成一門生意,為了賺取點擊率,一些人什麼都拿來直播,就連吃飯聊天、打架鬥嘴都不放過,有些直播內容低俗無聊,有些甚至涉嫌違法。什麼可直播,什麼不可,目前爭議很大。
一項舉動若同時具備了上述兩個條件,就容易引發熱議,何況很多人對空姐的生活也很感興趣,"直播空姐"不會缺乏關注。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這位司機的做法就極易引發網上圍觀,他一旦成為"網紅",網絡直播就有望為他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看得出來,這位司機是經過了精心策劃的。
但類似的直播多了,會讓公眾對隱私安全感到焦慮。因為只要你參與社會活動,就無法完全確保不被他人直播,尤其當你的行為舉止較為出格、或者當你具備某種特殊身份時,你的一言一行可能被一個隱秘之處的攝像頭所窺視,並同時被暴露在成千上萬個網友面前。只要類似直播不加以更有效約束,誰也不能保證,今天發生在這些空姐身上的事,明天不會發生在你我身上。
更令人焦慮的是,這樣的直播多了,將對個人行為與自由構成限制。比如,你若是女性,或許不敢再穿裙子去搭乘網約車,甚至不敢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按照過去業已出現的直播行為來看,以他人或自己的隱私為"賣點"的現象並不少見,若照此發展下去,網絡直播勢必讓隱私無處安放。
要想規範網絡直播行為,打擊是最直接有效的辦法,因此,這幾位空姐應果斷拿起法律武器,為自己討回説法。除此之外,事前預防與管控更不應被忽視,滴滴公司已對這名司機"即刻封禁",網絡直播平臺也應如此,更應該檢討,一個侵害他人隱私的直播,為何事先沒有給予審核?平臺做了"幫兇",就應該主動承擔責任,力求亡羊補牢,對直播客戶進行更嚴密有效的監管。(羅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