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工匠精神的三個關鍵詞

2016-08-15 17:44:16|來源:光明網|編輯:楊玉國

  編者按:“鋼産量過剩,為什麼卻連圓珠筆筆頭上的‘球珠’都生産不了?”“國內産品種類繁多,為什麼國人卻去海外爆買?”……觀一葉可知秋,經過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正逐向中高端水準邁進,企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産品,用産品來説話。

  【新常態•光明論】欄目派出記者隊伍分赴北京、上海、珠海、佛山、青島等地展開了深入的調研,將推出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系列報道,旨在引發社會各界對於工匠精神新的思考。

  關鍵詞:堅守 用40年做好一件事

  在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內涵之外,如果給每個國家的工匠精神一個關鍵詞的話,德國或許可以用“標準”來形容,其標準主義歷經百年演化支撐著“德國造”的旗幟;日本則是“傳承”,日本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百年企業,即便進入智慧製造的今天,這種傳承仍在各個崗位上發揮著奇效;瑞士毫無疑問是“專注”,鐘錶王國的稱號幾個世紀以來從未旁落顯示著這個中歐國度的執著。

  那麼,中國工匠精神的關鍵詞又是什麼?

中國工匠精神的三個關鍵詞

中國工匠精神的關鍵詞

  “我到明年就退休了,40多年了,感覺這輩子就做了這麼一件事情。”作為滬東中華造船廠的一名電焊工人,張翼飛在工廠內是個知名人物:幾十年堅守在船舶焊接這一行中讓他榮譽等身,他也因此獲得了“焊神”的美譽。

  1977年從技校畢業後,張翼飛進入中華滬東造船廠,成為一名電焊工,幾十年的船舶焊接生涯中,他面臨著各種各樣的“誘惑”,卻從來沒有離開船舶焊接的一線。

  早在上世紀90年代,船廠領導就想讓張翼飛轉到管理崗,但張翼飛一直沒答應,他覺得自己還沒有老到不能幹一線,即便不在車間,也還是可以搞搞工藝研究的。“去管理崗位我能幹什麼?還是踏踏實實在一線好,學有所長,畢竟焊接才是我的專長。”

  “要説誘惑,年輕時在日本學習的時候,他們的負責人就説讓我“黑”(戶)下來,還給解決車、房子,那誘惑大多了,但不能忘本啊。”張翼飛表示,“感覺這麼多年就做了焊接這麼一件事。”

  “堅守”與為他的工作生涯做了注解,也詮釋著一個普通工人對工匠精神的理解。

  像張翼飛這樣一直堅守的同一崗位上的人不在少數,但更多一線工人在頻繁換著工作。有統計顯示,迫於生活壓力,中國的農民工平均每年都要換2份工作,更有甚者要換5份以上的工作。而在美國,這個數字一般是3年,日本是10年,而德國是20年。

  “現在的年輕人坐不住啰。”張翼飛感慨到。

  “堅守”是撫平各行各業浮躁情緒的“良方”。受浮躁心態的影響,很多人一提到工匠精神就認為是過去小作坊式的‘慢工細活’,覺得與互聯網時代格格不入,但事實上,二者並不相悖。去年,國務院印發的《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要從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邁進,由“大”到“強”的過程事實上也是工匠精神的呼喚,哪怕進入互聯網時代,工匠精神也從不“過時”。

  關鍵詞:專注 “差不多”先生做不得

  “沒有過時的精神,只有過時的人。”

  張翼飛告訴光明網記者,和多數行業一樣,焊接工人少有機會系統學習,很多時候都要靠平時工作中發現問題然後解決問題來累積經驗。

  在張翼飛看來,只有犯錯才能找出問題所在。“犯錯了不能差不多了事,一定找出毛病多總結技藝才能不斷提高。”他無意中透露的他的訣竅,“我這麼些年就是在犯錯、挑錯中走過來的。

中國工匠精神的三個關鍵詞

張翼飛的桌上都是焊接方面的書

  “有一次船檢的時候,發現船體焊接部位出現了很多裂縫,卻怎麼也找不出原因,我沒有讓工人簡單重焊了事,而是仔細詢問他焊接時情況,後來發現是工人在船艙內部焊接的時候,外面下了點小雨,一冷一熱讓鋼材變脆了。”張翼飛向光明網記者談起一次“挑錯”的經歷。像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每次發現新問題,張翼飛都會總結出來,根據多年的經驗總結,他將各類常見問題匯總,編寫了一部《船廠焊工操作手冊》。“要學著給自己挑錯,絕不能差不多就行。”張翼飛説。

  “差不多就行了。”是工作中再常見不過的一句話,卻也是對於産品品質傷害最大的一句話,“中國製造”一度成為“廉價製造”的代名詞不能説沒有受這種心態的影響。“差不多”是一種模糊的概念,沒有量化標準,但同樣造成的危害也是難以預估的。

  “不能對這種心態習以為常,要時刻繃緊弦。”

  記者在張翼飛的辦公桌上看到,除了電焊專業類書籍外,上面還有不少名人傳記。“以前總是光盯著電焊的書看,後來領導建議我看些傳記,更全面一點。”張翼飛不好意思地説。

  事實上,這些書只是張翼飛鑽研的內容的冰山一角,每當發現新問題,張翼飛就會一頭“扎”入資料中,不解決不罷休,用他的徒弟魏鳳雲的話來講:“就專注在焊接上,其他什麼也不想,著魔了。”

  關鍵詞:底蘊 工匠精神非‘外國造’專屬

  正如“著魔”的張翼飛是整個滬東中華造船廠的榜樣一樣,德、日等國對産品近乎苛求的態度的確值得我們學習,但我們也無需妄自菲薄,因為工匠精神從來不是舶來品。從冶金鍛造到瓷器絲綢,從古至今,從個人到行業,中國從來不缺少工匠精神。

  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船舶製造業收到巨大影響,不少歐洲船東都借用驗收的機會對焊接品質“挑刺”,還對工期以及焊接方式提出一些過分要求,故意讓驗收不通過,藉以延期交船甚至棄船,滬東造船廠因此遭受巨大損失,嚴重影響資金流轉。

  “不怕你雞蛋裏挑骨頭,就怕你挑不出來。”

中國工匠精神的三個關鍵詞

正在傳授技藝的“焊神”張翼飛

  在一次焊接任務中,張翼飛主動請纓,帶著自己的團隊沒日沒夜一頭“扎”車間,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焊接任務。歐洲船東驗收時還想“故技重施”,但他們在最容易出問題的駕駛室裏待了半天,也沒能説出一個“no”字,焊接幾近完美。

  “我們遠沒有必要將國外的工匠精神看得多麼神秘,我們整體上需要提高,但完全可能學而勝之。”張翼飛表示,這次驗收還創造了一個轟動整個公司的記錄:驗收用時最短的一個分段只用了五分鐘,這項記錄至今仍高懸在滬東造船廠的“記錄墻”上,無人能撼動。國外一眾挑剔的專家對這個“大個子”(張翼飛身高超過190cm)的態度就一個字:服。

  事實上,不僅在工匠的比拼上,我們能學而勝之,很多行業目前也呈現趕超的趨勢。

  光明網記者在珠三角地區曾看到,在度過金融危機時期的低谷後,留下的企業吸取産品缺乏核心競爭力導致難以經受經濟波動的教訓,開始需求品質上的突破:打破技術瓶頸。

  “品質決定品牌,品牌決定銷量。”這是以很多企業倒閉的慘痛經歷總結出來的經驗,因此也成了珠三角企業轉型的信條之一。以某放療設備企業為例,他們五年投入了一個億的研發資金,耗時3年自主研發了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這在過去追求速度的市場競爭中是不可想像的。

  “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培育工匠精神離不開堅守的信念、專注的態度以及敢於超越的信心。《中國製造2025》為製造業提出了第一個十年計劃,不論是個人還是行業都需在踐行工匠精神的路上走得更遠,為中國製造業在世界製造格局中贏得有利地位打下堅實根基。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