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助推世界經濟的“一帶一路”邏輯

2016-08-22 15:27:24|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助推世界經濟的“一帶一路”邏輯

  近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後,黨中央著眼于我國“十三五”時期和更長時期的發展,逐步明確了三個大的發展戰略,其中之一就是“一帶一路”建設。對此,習近平提出八項要求,並強調要以釘釘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帶一路”建設推向前進,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一帶一路”是21世紀的“新絲路”。它既秉承了古老的絲綢之路精神,又增添了親誠惠容的時代理念和時代內涵。

  “一帶一路”戰略構想是新時代的“新夢想”——這既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青年夢”“世界夢”的重要途徑。

  如何正確理解“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層理念,充分理解中華民族向來倡導的和平合作、互利共贏的優良傳統,重新審視絲綢之路精神的深刻內涵……對於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的變革與調整,對於我們將“中國夢”與“世界夢”相連,夯牢“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意義十分重大。

  為此,《思想者》特邀中國現代國際研究院“一帶一路”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魏亮、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張德勇、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研究所副研究員呂文利解讀“一帶一路”戰略,以饗讀者。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是“一帶一路”能夠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繁榮邏輯。

  國際金融危機過去8年,世界經濟依然深度複雜調整。大規模系統性的危機衝擊雖然已經過去,但是經濟、社會、政治的不穩定已經在世界範圍內瀰漫性分佈。為何求復蘇而不得,怎樣才能使世界經濟真正走穩向好,成為困擾全球學者的新謎題。

  當前世界的一個基本共識是,為了挽救危機而採取的寬貨幣、猛財政等應急之策只能把一些苦難深重的國家撈出危機淵藪,但難以從根本上改變經濟近乎停滯的狀態,更抑制不了與金融危機同源的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一句話,要想治好世界經濟的病,該換藥了。

  實際上,過去幾年,主要大國都在探尋根本推動世界經濟轉型升級、重回穩定發展正軌的藥方。林林總總不一而足,但總體仍不得要領。例如,近來TPP、TTIP紛紛遇阻佐證,要想化解世界經濟當前的困局,既要高大上,還得接地氣。讓世界經濟活起來、火起來,看來幹字當頭還是第一位的。

  過去3年,中國“一帶一路”戰略作出不少切實的成績。據統計,過去3年,中國與沿線17個國家共同建設了46個境外合作區,為當地創造6萬個就業崗位。僅2015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互投資總額即超過200億美元。中國同“一帶一路”參與國雙邊貿易額突破1萬億美元。貿易投資增速也高於平均水準。隨著統一標誌的“中歐班列”緩緩駛入波蘭華沙貨運車站,從中國出發,經過世界最具活力的增長區,資源能源富集區,抵達歐洲腹地及西歐高端消費區的中歐班列上了檔次,形成了規模和集群效應。

  這些“一帶一路”建設的實績都是沿線國家從企業到個人的一個個經濟行為體促進的,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固然一次國際貿易、一項投資活動與制定一個宏偉的經貿規則相比,都很渺小。但是,無論世界經濟如何波動,這些貿易與投資總是算在成績、增長和正能量一端,是百姓得實惠的實事。有工作了、工資漲了、賺到錢了,老百姓自然歡迎。正如荀子所説,不積跬步無以成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增長邏輯。

  經濟史學家在經濟與社會起源的研究中發現,在全球範圍內經濟社會的萌芽與發展儘管在不同的地域有很強的相似性,但同樣受到自然地理環境、宗族宗教文化以及社會道德倫理的關鍵性影響。一句話,經濟的增長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與社會環境、發展程度、資源稟賦等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這樣的特徵在尚未受到市場原教旨主義和極度金融自由化嚴重污染的發展中國家就更加明顯。這也就構成了每一個經濟體發展路徑和訴求多樣性的特點。

  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國際金融勢力的全球控制力受削弱的背景下,各個國家就更願意深入地反思這場危機,進而選擇一條適合本國的道路。因此,像TPP那樣通過倉促的談判、短時間內就達成一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高水準的經貿合作框架是不容易的,其本身也是脆弱的。僅從經濟學關於“集體行動”理論本身出發,這樣做要麼難以成功,要麼像美國這樣的主導國家必須付出很大代價才能實現。從目前看,TPP雖經各國政府簽署,但卻首先在美國受到很大阻力。這表明,美國百姓已經切身感受到為了製造TPP這樣一個空中樓閣,至少眼前的利益受損了。

  相反,“一帶一路”建設既有值得稱羨的宏偉願景與構想,又有包容、平等的建設理念。一方面,“一帶一路”倡導共商、共建、共享,主張闔作的國家應該在發展戰略上相對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説到底首先還是要有發展戰略的溝通作基礎。説白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之間可以形成這樣的需求和供給:其中一個國家表示有如何的發展願望和思路,提出需求,其他的國家相應的更加清楚自身能夠提供怎樣的服務。如此,“一帶一路”如同一個促進參與各國共同發展的平臺,極大降低參與各國進行經貿交往的信息成本和制度成本,進而推動世界經濟有效的增長。

  另一方面,“一帶一路”是開放的。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帶一路”建設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包容的,不是要替代現有地區合作機制和倡議,而是要在已有基礎上,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相互對接、優勢互補。這意味著,所有願意參加“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地區、國際組織都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參與進來。這無疑有助創造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發展的規模效應和多元動力。因地制宜、互聯互通、優勢互補、眾人拾柴火焰高,是“一帶一路”助推世界經濟的發展邏輯。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這是“一帶一路”能夠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繁榮邏輯。在“一帶一路”從正式提出到推進建設的近3年中,從亞投行籌備、成立、運營到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項目當中企業之間的競爭,都是各國熱情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滿園春色。

  經濟的繁榮離不開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實際上,無論是高鐵、港口建設當中不同國家企業競標,還是國際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合作,抑或是來自全球屬性不同的金融機構競相為“一帶一路”參與國家提供質優價廉的金融服務,最終的好處則必然長久地留在“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當中,以及國家之間,從實體經濟到金融服務在“一帶一路”上的競爭與繁榮,必然為世界經濟提供動力。同樣,在“一帶一路”建設當中永久留存下來的實體和虛擬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也必然成為世界經濟長足發展的一個基礎。(魏亮)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