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公廁”變“宿舍”,受傷的為何總是學生?

2016-08-23 11:04:39|來源:華聲在線|編輯:王瑞芳

  8月19日,網上爆出銅仁市第十五中學因招生過多,將一男生宿舍樓內每層的一間公共廁所改成宿舍讓學生居住。校方回應稱這只是臨時的改造,學生是來學習的,不是來享受的,應該克服困難。待學校的教師公寓裝修完工後會讓學生入住。當地教育局稱會就此事進行調查。(8月22日鳳凰網)

  “公廁”變“宿舍”,學生大呼遭不住,網友也被亮瞎了眼,不得不説,銅仁十五中這一腦洞大開的決定,再次驗證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這句名言。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校方這種極端的做法還有待推敲。而在筆者看來,這是對學生身體健康和生活品質不負責的集中體現。

  一方面,住在公廁改造的宿舍內,一是室內氣味難以忍受,宿舍環境臟亂,學生的睡眠品質、身體健康都會受到影響;二是該宿舍只是臨時改造,建築品質不得而知,學生人身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公廁屬於樓內公共設施,擅自取消公廁,會對學生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進而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

  針對此事件,學校回應説“學生是來學習的,不是來享受的,應該克服困難”。試問,如果本校教師子女入學,會將其安排在這種宿舍生活嗎?顯然不會,他們恐怕連一秒鐘都不會在這種宿舍待,這是典型的“站著説話不腰疼”,無視學生的內心感受和生活體驗,是對學生權益的不尊重,也是學校教學秩序混亂和後勤保障不足的表現。

  另外,學校回應稱“教育局在定招生名額的時候超過了宿舍樓的承載量,這個改造宿舍是臨時的,我們也是為了學生考慮,解決他們沒有地方住的問題”,這句話看似很有愛,但顯然是站不住腳的。當地教育局對學校規模和辦學條件肯定會有一定了解,招生時也會與相關學校進行溝通,所以這種安排恐怕不單是教育局制定招生目標的問題,也不只是為了學生考慮,而是出於為自己擴大招生的考量。目前,當地教育局表示會立刻調查,公眾期待著一個公正合理的、令人滿意的調查結果和整改措施。

  出現這種局面,本質上是由於當地教育投入嚴重不足,設施和師資超負荷運轉造成的,但最終卻由學生來埋單,學生內心勢必很受傷。要知道,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不是創造效益的工廠。因此,教育主管部門要做好統籌協調、規範管理,根據學校規模和師資力量嚴格控制各校招生數量;同時優化配置教育資源,使得各學校在提升辦學品質和水準的同時,不斷加強教學環境、校園安全、食品衛生等方面的管理,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確保學生健康快樂成長。(薛建勇)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