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國繪畫藝術對伊朗細密畫的影響

2016-08-25 16:22:30|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王濤

  細密畫被譽為伊斯蘭藝術的珍珠, 是伊朗藝術的重要門類, 它始於古蘭經的邊飾圖案, 後來主要用作書籍的插圖。

  細密畫原本不屬於伊斯蘭世界。據歷史記載,在埃及出土的西元前3千年的文物中就曾有過細密畫, 後來又相繼在希臘、羅馬、巴比倫和拜佔庭出土的各類讀物、珠寶盒上出現過。到中世紀在基督教的聖經和祈禱書上,也曾有過類似的畫種。伊斯蘭真正接受這種藝術形式, 大致在西元11-12 世紀的埃及法蒂瑪時代, 在這個時期的埃及法雍地區,出現了一些專門從事細密畫的畫家, 而且非常活躍。在英國不列顛博物館至今還保存著一張以穆斯林和十字軍之間激戰為內容的細密畫。西元13-16 世紀, 是伊朗細密畫藝術空前繁榮的時期, 而這一時間段也正是中國與伊斯蘭國家有密切往來的時期, 因此它與中國繪畫藝術之間形成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西元13世紀的上半葉, 蒙古軍隊攻佔了伊朗, 建立了伊兒汗王朝。伊兒汗王朝的開國君主旭烈兀與中國元朝的第一個皇帝忽必烈是兄弟, 這時期中伊兩國間使團、文書、商人的往來非常之多, 這可以説是繼中國的唐王朝之後, 中伊文化交流史上的又一個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 許多中國的學者、官員和手工藝人隨蒙古統治者來到伊朗, 他們為伊朗帶來了成熟的中國文化。

  在伊爾汗和其繼承人統治伊朗的時期, 圖書館開始成為藝術贊助的一個重要中心。建立這個機構的啟發據稱來自於中國的史館傳統。圖書館的建立帶來的一個重要結果就是促進了帶插圖的書籍以及書籍印製、書寫、版式、鍍金、皮革裝訂等藝術的發展。中伊的文化交流發展到合讚汗統治時期變得更加密切。合讚汗是伊兒汗王朝第一個皈依伊斯蘭教的蒙古君主, 1295-1304 年在位。合讚汗和當時的許多蒙古知識精英一樣,關注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 的歷史, 而這種興趣帶來了繪有插圖的歷史書籍的印製出版。合讚汗本人也是一位藝術的愛好者, 據他的首相拉希德丁記載: 合讚汗在木工、金屬加工、繪畫、馬鞍、韁繩、馬刺製造方面具有很高的造詣。

  1405-1447 年在位的帖木爾繼承人沙盧克把合讚汗當作了自己的榜樣。沙盧克的兒子貝桑庫爾也是一位對伊朗藝術作出重要貢獻的歷史人物, 他本人是書法家、書籍裝訂專家, 還能寫詩作畫。據法國阿裏·瑪扎海裏在《絲綢之路—中國波斯文化交流史》中記載: 1422年,貝桑庫爾派遣宮廷畫家蓋耶速丁率領使團來到中國。蓋耶速潛心研習中國的繪畫藝術, 回國時帶回了許多中國畫, 這些作品據稱後來啟發了伊朗歷史上最傑出的細密畫藝術家貝赫扎德。

  據史料記載, 在蒙古人入侵伊朗的這場戰爭中,伊朗13 世紀中葉以前的大量藝術品被毀。西方學者通過對伊朗早期的細密畫進行分析研究後認為: 從細密畫初期的作品來看, 顯然這些作品遵循的不是某一種畫法,而是運用了多種畫法, 有伊朗的也有非伊朗的, 總之它們同塞爾柱王朝的繪畫藝術缺乏血緣關係, 尤其是在基本畫法上完全是陌路。我們可以判斷, 13 世紀末興起的細密畫對伊朗而言應該是一個全新的繪畫品種。

  如果我們將伊朗13-16 世紀的細密畫作品與中國繪畫作一比較, 可以發現它們在許多方面具有相似之處。造型上中國畫對伊朗細密畫影響很大。在眾多伊朗細密畫作品中, 如《列王紀》、《摩西傳》、《穆罕默德啟示錄》等, 我們可以發現細密畫無論在環境的處理、山水背景以及草木花卉的畫法上, 都借鑒了中國繪畫的技法。現存最早的伊兒汗時期的波斯古代寓言故事集《卡裏萊與笛木乃》中的細密畫插圖, 在花草、樹木、山川以及動物的造型上明顯帶有中國南宋繪畫藝術的特點。而同屬早期的《拉施特史集》的細密畫插圖, 畫中的樹木、山川和景色的畫法則完全就是中國元代繪畫藝術的翻版。對此, 西方學者認為, 這是伊朗畫家刻意學習中國畫技法的結果, 這種學習的風氣一直延續到細密畫的黃金時期。

  此外,在細密畫的人物形象上許多也都帶有明顯的遠東人的特徵, 如有的人物衣著是伊朗的, 可相貌卻是中國人的, 甚至使人難以分辯這些作品到底出自於伊朗畫家還是中國畫家之手。細密畫在人物姿態的處理上也受中國人物畫影響很深, 許多中國畫中程式化的人物動態成為伊朗畫家競相模倣的對象。在細密畫中, 我們經常會發現中國畫中的聖賢變成了伊朗貴族, 中國畫中常採用的對立姿態出現在了那些閒著發呆的伊朗戀人身上。另外, 在伊朗細密畫中常表現雲、水、火的形象, 這些形象基本上就是中國畫中該形象的翻版。 在13世紀晚期, 象徵吉祥的中國龍鳳造型也出現在了伊朗的細密畫作品中。

  關於色彩, 欣賞過伊朗細密畫的人一定會對其色彩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世界眾多的繪畫藝術中, 細密畫的色彩極富個性。由於細密畫藝術從産生起即是為少數宮廷貴族服務的, 因此在色彩的處理上強調鮮明絢麗的視覺效果。為進一步滿足貴族們的奢華審美需要, 甚至把珍珠、藍寶石磨成粉當顏料。細密畫的顏料多采用礦物質, 在設色中偏愛用純色去表現對象的固有色。這種排斥光影, 強調固有色的表現方法,與傳統中國畫不拘泥于光源和條件色的局限, 重視表現物體本身固有色的方法是一致的。

  中國畫和細密畫都不刻意追求畫面的光影關係, 細密畫則幾乎從不用淺的或深的色調來表現物體的立體感。例如, 在表現衣物皺褶時, 也是用類似中國畫的線條勾勒來表現。細密畫甚至從不用黑色去表現黑夜, 在貝赫扎德作于1485 年的《園中蘇菲們的聚會》細密畫插圖中, 我們從畫頂端的一彎殘月得知這次蘇菲們的聚會是在晚上, 然而畫家卻將整個畫面處理地猶如白天一樣清晰明亮。伊朗細密畫的設色方法, 除去其民族性的特有觀念影響外, 深受中國重彩畫的影響。

  細密畫, 曾被譯為線條畫。許多論述伊斯蘭藝術特徵的著作稱,在世界各民族的藝術中, 能夠把線條的豐富性發揮到極致的, 一個是中國藝術,另一個就是伊斯蘭藝術。伊斯蘭藝術重視以線造型, 而運用線條勾勒形象的造型方法也正是細密畫的主要表現手法。中國繪畫藝術以線造型的手法可謂源遠流長, 在中國新石器時期的眾多陶器上可看到以線為主的裝飾紋樣。距今兩千多年的戰國時期的龍鳳人物帛畫在表現手法上即採用線描的方法。在中國傳統繪畫中, 線的表現是極其豐富的, 僅畫人物衣服的褶紋, 就有十八描之説。在元代, 畫家趙孟頫強調書法入畫, 有意識地將書法的運筆方法運用到繪畫中。這種以書法性用筆來作畫的技巧,令人驚奇的是在許多伊朗細密畫中也可見到, 可見當時中國繪畫對伊朗細密畫的影響之深。伊朗細密畫還受到中國佛教藝術的影響, 細密畫在描繪伊斯蘭教先知或使者時都在其頭部周圍畫有中國式的火焰紋光圈, 這無疑是受到佛教藝術中佛的頭部光環的影響。

  綜上所述, 伊朗細密畫藝術在産生和發展的過程中, 雖然從內容到形式上還保留了波斯藝術的民族特質, 思想上融合了伊斯蘭宗教文化的觀念, 但在具體的表現技法上受來自中國繪畫的影響巨大。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