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離婚潮”是全民炒房結下的苦果

2016-08-31 07:25:28|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王瑞芳

  近日,上海一些民政機構的離婚登記處被前來辦理離婚的市民擠爆。據楊浦區婚姻登記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該中心僅上週六就辦理97對登記離婚,而平時一般是40對左右。之所以掀起“離婚潮”,是因有市場傳言稱,上海將出臺更嚴厲的調控政策,離婚不足一年的購房者,限購及貸款政策按照離婚前的家庭情況處理。針對調控傳言,上海市住建委29日傍晚作出澄清,明確表示沒有研究過此類政策。(相關報道見北京青年報A12版)

  滬上近期突起的“離婚潮”中,“假離婚”者肯定不乏其人。較長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家庭的夫妻雙方為了滿足某種需求,如多拿拆遷補償、逃避債務、買二套房等,一致同意辦理離婚手續,在目的達到後再辦理復婚手續。據媒體報道,上海近日多個婚姻登記處辦理離婚時,一些完成離婚手續辦理的夫妻喜笑顏開,還有的一邊辦理手續一邊商討著買房事宜。另外,近期上海樓市成交量暴漲也是佐證——8月27日至29日,上海新房成交連續3天超過千套,由於流量過大,房地産交易中心網簽系統甚至一度出現癱瘓。雖然不能精確統計有多少人是剛辦完離婚手續就趕往售樓處,但當地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上海樓市成交激增,與近期離婚異常增加存在密切的正相關關係。

  此次“離婚潮”由樓市調控傳言引發,而婚姻因樓市而變,在上海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3年初,國務院出臺“國五條”抑制投機投資購房,當時就出現過排隊離婚的景象,上海一家民政局婚登中心門口甚至特意挂出警示牌,提醒“樓市有風險,離婚需謹慎”,一時引來各地媒體圍觀。其實,在一些樓市熱點城市,“假離婚”與樓市的相關性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自2010年出臺“史上最嚴房産調控”,將家庭第二套住房與貸款首付款比例掛鉤後,一些地方的婚姻登記處就成了反映樓市冷暖的“晴雨錶”。

  “假離婚”是有風險的,搞不好會落得弄假成真、人財兩空的結局,但依然有人蜂擁而上,這些人圖什麼?顯然是圖利,而且是帶杠桿的利益。通過假離婚方式購房者,家中一定已有一套住房,再次購房的主要目的是投資而非剛需,也就是説,目前在某些樓市熱點城市比較普遍存在的離婚購房現象,具有明顯的“炒房”性質。按照當地樓市調控的現行政策,上海戶籍單身人士可以購買一套住宅,家庭可以購買兩套住宅,但第二套房首付至少五成。如果夫妻假離婚,一方以單身身份購買第二套房可以享受首套房政策,即三成首付,另外在貸款利率方面還可有一定優惠。買房首付三成與首付五成的區別不小,前者使用的信貸杠桿比後者高出近一倍,它意味著購買的房子如果短期內升值30%,其收益就可高達一倍。

  今年以來國內熱點樓市房價大幅上漲,短期漲幅超過50%的樓盤並不少見。在上海等一線城市房價本就高企,一番瘋漲之後,隨便一套房子的價值就超過普通工薪族一生的勞動所得。面對如此巨大的利益誘惑,也就難怪一些人奮不顧身,試圖通過假離婚或與當地戶籍人士“假結婚”來獲取購房資格,以此獲得更高的信貸杠桿,並寄望通過房價不斷上漲獲得鉅額利潤。

  透過離婚購房現象,可以窺知目前“全民炒房”的熱絡程度。寬鬆的房貸、稅收政策以及較低的利率水準,在這些因素刺激下,樓市熱點城市的房價水漲船高。沒有人知道調控政策何時趨緊,房價何時下行,然而,帶有較高信貸杠桿的“全民炒房”存在巨大的風險,這一點卻是確定無疑的。不久前杠桿上的股市造成的慘痛傷害殷鑒不遠,購房者應以此為戒,切不可以身家賭樓市。而對於種種隱患,有關部門也不可不察,應該及時出臺政策防範可能出現的市場風險,切莫讓樓市成為另一個股市。(樊大彧)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