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專家:土地供應減少、中國人理念等多因素促使房價暴漲

2016-09-03 07:26:4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靳松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春曉):“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現在這句話成為了上海、北京房價的真實寫照。上海的夫妻為了規避二套房政策而去民政局離婚,甚至已經到了離婚需要排號的地步。在北京,房價同樣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瘋漲,《北京又現搶房潮:怕錯過後再也買不起》的文章也刷爆了朋友圈。

  有漲有跌本來是市場經濟的正常現象,但是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的房價卻如霧裏看花般讓人永遠猜不透。土地供應不足,中國人的置業思維,實體經濟不振……所有的因素貌似能解釋,但所有的因素好像又不能解釋。

  原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係董黎明教授已經退休在家,他在北大教學時一直研究城市規劃與房地産開發,當記者問到現階段一線城市的房價暴漲,他説“現在的房價已經遠遠超過居民的購買能力,甚至精英階層也買不起了!這是讓人難以理解的問題……”。

  董黎明教授對記者表示,房價問題實際上是市場經濟的問題,就是供給和需求的關係問題。如果供大於求肯定會有大量空置房出現,房價是漲不上去的。董教授舉例説,“從現在的國內情況看,其實房價上漲最厲害的是在一線城市,到了縣城、縣級市以及地級市的層面,它漲不上去,為什麼漲不上去? 因為地方政府前期土地開發規劃超前,供過於求。大量的土地供應,沒有能力消化庫存,大量的房子擺在那裏沒人買,怎麼會漲上去”。

  另外董教授指出,在一線城市,房價一直上漲的原因是土地供應減少。他説,從國家政策層面來看現在每年的土地供應是收緊的。以北京為例,北京今年用於住宅建設的供應量大約是1200公頃土地,大約可以蓋1200萬平米的住宅,按照平均每戶100平米的面積,大約有12萬套住房的供應。

  但這12萬套住房卻需要提供給兩方面的人口。一是外來務工人員需要解決住房問題,雖然北京今年外來人口總量減少,但是每年新增人口為20萬至30萬;

  現在北京有接近2200萬人口量,若按照三口之家計算,大約有700萬戶家庭,如果按照5%的比例有改善性住房需求,那就是35萬戶的需求量,而現在每年只有12萬套住房的供應,所以供應量是嚴重不足。

  接下來,董黎明又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除了減少土地供應以外,現在大部分新房都建在郊區,城中心六區新房的建設量只佔20%。北京今年的政策是基本上不建新房,所以在五環與六環之間只有20%左右的新房供應,這些還包括舊房改造,剩下的房屋都建在偏遠地區,所以北京房價漲的快的還是城區,郊區現在房價基本在2萬多,比如懷柔、延慶等地區房價在2.5萬至2.7萬之間。

  董黎明對記者介紹説,“北京大學附近的小區靠近北五環,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掛牌後售價是580萬平米一套,均價超過7萬。”

  對於房地産與實體經濟的關係,董黎明教授説到,現在企業的投資取向是什麼?現在工業領域、製造業領域出現大量積壓,並且還要去産能,把錢投進去是要賠錢的。

  從居民角度來講,投資渠道只有股票和樓市,股市現在很不穩定,風險也大,並且停留在上證指數3000點左右,所以股市投資對居民來説也沒有安全感。上海市民原來都愛買股票,現在都跑民政局離婚,投資房地産。另外投資黃金和期貨,增值幅度也沒有房地産高。

  董黎明教授還指出,投資房地産還有理念問題,北京、上海等城市還有兩類因素也在促進房地産上漲。

  一是所謂的學區房,中國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所以要進好的學校。要進好學校,就要在學校周邊買房子,變相的提高房價,學區房更是供不應求。

  二是中國的東方文化因素。中國人結婚一定要有自己的房,所以有一種説法就是“丈母娘推高了房價”,現在大城市結婚大多數都是買房子,所以這些因素也是影響房價上漲的一部分。

  另外,就是國家政策上有些矛盾之處。他指出,我國土地政策是收緊,供應量呈現下行趨勢;但國家在人口政策上卻鼓勵城鎮化。人進城市有住房的需求,但是土地卻沒有增加供應,這就造成了獨特的現象存在。雖然國家也有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規模的政策,但是沒有控制手段。

  為什麼國家鼓勵城鎮化?因為城鎮化速度加快,就可以增加産品的需求量。農村、農民的需求很小,進城市後,工資提高了,很多消費、産品就需求增加,從這個角度來講,國家主張加快城鎮化的速度,從中央到地方,以及出臺的各種文件和規劃都體現了這一點。

  董黎明教授同時也對記者表示,因為我們國家人多地少,限制土地供應從某種意義上來説也是正確的,這個問題很複雜,也是潛在的問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