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談G20】習主席工商峰會演講再次表明中國發展符合全人類利益

2016-09-04 23:28:14|來源:中國網|編輯:楊玉國

  中國是2016年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主辦國,3日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已經為G20峰會拉開序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B20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指出,中國的成就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不僅中國人,所有人都從中受益。習主席的主旨演講是對中國的發展是中國與世界的“互利共贏”這一表述的深入闡述。

  習主席在講話中首先總結了中國人民取得的成就,指出“一個13億多人口的大國實現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有7億多人口脫貧,13億多人民的生活品質和水準大幅度提升,用幾十年時間完成了其他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

  但要實現這一發展,中國不僅要理順國內政策,還要積極推動全球和平、穩定發展。習主席指出,“歷史一再證明,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沒有穩定就沒有繁榮。各國安全緊密相關,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獨善其身,也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包打天下。”

  中國旨在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因此,中國與其他國家日益密切的互動既符合中國的國家利益,也與全人類的共同利益相吻合。習主席表示:“我們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積極推動建設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中國同外部世界的互動持續加深。”

  習主席得出的結論是,經濟規模佔全球總量約85%的二十國集團的關注點不應局限于短期政策,而應轉向長期戰略目標。他表示:“中方主辦杭州峰會的目標之一,是推動二十國集團實現從短期政策向中長期政策轉型,從危機應對向長效治理機制轉型,鞏固其作為全球經濟治理重要平臺的地位。”

  國際關係領域“零和博弈”的觀點認為,一國之得必然伴隨著另一國之失,還有一種在美國新保守主義者間尤為盛行的觀點將中國的發展視為威脅,將中國方案與這些觀點進行對比有助於澄清真相。

  國內方面,習主席“在人類歷史上沒有先例可循”這一表述毫不誇張。這是對客觀事實的描述,明確這一點對下述分析原因相當重要。分析原因須考慮主要的經濟社會因素如下:

  對經濟學家而言,人均壽命是衡量人類和社會發展最敏感的指標,因為人均壽命指標要同時平衡收入增長、醫療改善、環境保護等積極因素與貧困、低水準醫療、污染等消極因素。按照這個標準,從1949年到1978年的29年間,中國人均壽命增加了32年,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大國人均壽命最快的增長速度。

  1978年至2015年間,中國年人均GDP增速達8.6%,這也是人類歷史上主要經濟體在如此長的一段時間內最快的經濟增長速度。中國消費增速同期保持在年均8.0%,世界增速最快。消費是生活水準的基礎。

  據世界銀行統計,從1981年起,按照國際貧困標準,中國已實現7.28億人口脫貧,而同期全世界除中國外脫貧人口為1.52億。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中國完成了全球減貧總數的83%。

  這些數據都是尋求與中國對抗而非合作的國家意圖輕描淡寫的事實。

  如果習主席講話的第一部分,即中國成就造福中國人民,被世界清楚地理解,這對世界有何影響?

  全球金融危機或許是分析問題的出發點。眾所週知,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本屆G20峰會正是聚焦於此。2007年至2015年,全球人均GDP增速僅為1.0%,而發達經濟體增速僅為0.3%。

  但世界經濟是相互關聯的。一個國家經濟增長強勁或是疲軟從某種意義上説會影響其他地區。如果沒有中國的經濟增長,全球經濟形勢在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創下將更加慘淡。以當前匯率計算,中國為全球GDP增速貢獻了46.3%,而美國僅為21.9%。以國際可比價格,即購買力平價(PPPs)來算,2007年至2015年,中國佔世界經濟增長的29.4%,而美國僅佔9.7%。也就是説,以當前匯率計算,中國幾乎貢獻了世界經濟增長的一半,而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貢獻率幾近三分之一。

  然而,中國與世界息息相關還有著更深層的原因。自從亞當•斯密創立現代經濟學以來,勞動分工——在現代全球經濟中必然包括國際勞動分工——是提高生産力最強大的力量。因此,經濟發展絕不是“零和博弈”。每個國家通過參與國際勞動分工,獲得比獨自發展更高的收益。在經濟學中,一加一大於二。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這一闡述中國政策的術語,清楚地表達了這一認識,即只有參與國際勞動分工,中國才能成功,而且其他國家通過與中國互動同樣會受益。這樣的國際勞動分工需要和平環境。

  習主席以“共贏”為基本理念的致辭不是單純的客套話,而是對“中國與世界各國利益相一致”的精確表述。

  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一理念在G20峰會上發揚光大。(編譯:李慧如、劉強)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