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國內>>正文

戶縣社火傳承人 鬼斧神工社火情

2016-09-08 17:48:55|來源:國際在線|編輯:白薇

圖片默認標題

微縮社火(王偲瑤 攝)

  國際在線陜西頻道報道(王偲瑤):西安重鎮戶縣,夏為扈國,商為崇國,周為灃京,漢初置縣。既臨近古都長安文脈之靈氣,又得終南圭峰與草堂渼陂之精華,尤其受到古代農耕文化的的浸潤與古代戲曲的感染,為原生態的慶典民俗活動奠定了濃厚的文化基礎。傳統社火即是其中一種悠久的節慶儀式。

  相傳戶縣社火是古代祭祀土地之神的遺脈繁衍,周人祭祀所用器物為“靈鼓”,如《周禮·地官·鼓人》中記載:“以擂鼓鼓神祀,以靈鼓鼓社祀”。這是戶縣社火起源之根。經過許多年的發展戶縣社火現在有芯子社火、平臺社火、牛拉社火、馬社火、背火、掮火、高蹺、竹馬、旱船、大頭和尚、打錢桿、熱蹩、火龍、地龍、舞獅子等近二十種形式。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社火的表演強度和頻度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少,政府也加大了對戶縣社火的非遺保護。2008年6月戶縣社火被陜西省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同時從小喜歡社火的宋志榮被確立為陜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戶縣社火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曹靜香、何東繼被確立為西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圖片默認標題

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王偲瑤 攝)

  雖然如此,但是社火的傳承和發展依然是重要的問題。“我們三個人在一起商量,突然想到能不能用微縮景觀來展現社火表演時的場景,這樣就可以長久的保存下來,”宋志榮告訴記者。

  宋志榮:55年激情不減 終創芯子新發展

圖片默認標題

微縮社火的扣人心弦處(王偲瑤 攝)

  今年68歲的宋志榮頭髮已花白,但是仍然對社火滿懷激情。他從13歲便開始接觸社火,初中的時候趕上文化大革命就回到村裏生産隊。一有空閒時間就去學習敲鼓。“他那時候真是喜歡敲鼓到瘋狂的境界,甚至是吃完飯把碗扣著,開始用筷子敲,”曹靜香説。因為喜歡並勤加練習宋志榮得到當時下鄉的陜西省戲曲研究院蘇琦、袁多壽等人的幫助。一年後,他已經對敲鼓較為熟稔,不僅能敲大鼓還能敲唱戲的鼓。

  1968年宋志榮被推選為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隊長。1972年就成為宋村社火局的負責人。這兩次的當職皆源於他對社火的鍾愛,以及不懈努力的行動。後來他有幸跟隨陜西省戲曲劇院、國家一級編劇張曉斌,學習社火芯子的相關知識。“其實社火離不開戲劇,一台社火一台劇,”宋志榮告訴我們。

圖片默認標題

微縮社火(王偲瑤 攝)

  有了設計芯子的能力,宋志榮開始在前人的基礎上創新。從1975年開始他設計了一系列受人歡迎的芯子作品,包括拾玉鐲、降幅人間、扛桿、鵲橋會、三打白骨精等。從1992年戶縣第一屆社火鑼鼓大賽開始,一直到第十一屆,宋志榮、曹靜香、何東繼一直懷著熱枕去參與。

  一開始,宋志榮的家人不太支持他去做社火,後來他所做的事業受到群眾和專家的讚賞與認可,家人也備受鼓舞,來一起支持他的社火事業。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