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在長征史上的歷史性貢獻
原標題:照金在長征史上的歷史性貢獻
作者:中共銅川市委黨校陳建宏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2月視察照金革命老區時指出:“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要加強對革命根據地歷史的研究,總結歷史經驗,更好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作風”。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是劉志丹、謝子長和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創建的我國西北地區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為紅軍長征勝利做出了歷史性貢獻。
一、照金是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之地和第一個區域中心
大革命失敗後的幾年裏,以劉志丹為代表的西北地區共産黨人從挫折中奮起,走遍陜甘高原,下決心要建成一塊紅色根據地。1932年春,黨組織派習仲勳到照金開展工作,堅持遊擊活動,傳播革命火種。1932年12月24日,紅26軍第二團成立,使得創建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有了堅強的柱石。英勇的紅二團橫掃照金腹地及周邊反動武裝,初步廓清了創建根據地的環境。1933年3月8日中共陜甘邊特別委員會成立,3至4月間又相繼成立了陜甘邊遊擊隊總指揮部和陜甘邊革命委員會,至此,黨領導的西北地區第一塊山區革命根據地在照金建成。照金成為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始之地和第一個區域中心,成為陜甘紅軍穩固的後方基地和大本營。
1933年10月中旬薛家寨失守後,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中心轉移到甘肅的慶陽南梁地區,1935年春又轉至陜西甘泉縣洛河川。隨著陜甘邊區域中心的變動,陜甘邊革命根據地逐步由小到大,進入鼎盛時期,並於1935年2月與陜北根據地連成一片,發展成為西北革命根據地,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陜北後,鋻於陜甘蘇區面積狹小,人口稀少,紅軍給養困難,兵員來源有限,毛澤東、彭德懷領導中央紅軍于1936年5月發起西征戰役,解放了陜甘寧邊區的廣大地區,為三大主力紅軍結束長征會師西北創造了條件。
二、照金是西北主力紅軍成長壯大的搖籃和重新復興的寶地
1932年12月24日,紅軍陜甘遊擊隊在宜君縣轉角鎮隆重舉行了紅二十六軍成立的授旗儀式,選舉王世泰為二團團長。由中央軍委授予正式番號的紅二十六軍在照金這個革命的搖籃裏誕生了。有了這個堅強柱石的支撐,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得以形成,照金也相繼建立了黨政軍領導機構。
在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蓬勃發展之際,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代理人、紅二十六軍軍政委兼紅二團團政委杜衡,強令根據地唯一主力紅二團放棄照金蘇區,南下藍田商洛一帶建立新的根據地。結果,紅二團一過渭河就被困終南山,經過浴血奮戰,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劉志丹等20多人曆盡艱辛,輾轉10多個縣,于10月4日回到照金。在照金失去主力支撐的危難情況下,習仲勳不顧身負重傷,堅持和李妙齋、周冬至等一起苦苦堅守,以遊擊戰保衛照金蘇區,為陳家坡會議的勝利召開和劉志丹等南下失散戰友歸隊創造了條件。在陜甘邊區革命史上具有“指路明燈”意義的陳家坡會議上,經過激烈爭論,決定對王泰吉起義部隊(西北抗日義勇軍)、渭北紅四團和耀縣遊擊隊進行集中領導統一指揮,在事實上恢復了紅二十六軍主力,因此照金蘇區被譽為紅二十六軍重新復興的寶地。
三、在照金召開的陳家坡會議是指引陜甘邊紅軍走向勝利明燈
在革命遭受巨大損失的情況下,中共陜甘邊特委于1933年8月14日,在照金主持召開了陳家坡會議。
會議決定,要堅持並擴大陜甘邊根據地,恢復紅軍主力。會後重新組建的紅軍主力取得了一系列軍事上的勝利,為復興陜甘邊革命保留了戰略基地。同時,會議決定,成立“陜甘邊紅軍臨時總指揮部”,王泰吉任總指揮,高崗任政委,統一領導紅四團、耀縣遊擊隊(即三支隊)、抗日義勇軍三隻武裝力量,在事實上恢復了紅軍主力,保存了一批軍事骨幹和武器裝備。
陳家坡會議解決了處於革命低潮中的陜甘邊黨和紅軍生存這個首要問題,明確了主力紅軍和陜甘邊革命根據地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制定了符合陜甘邊鬥爭實際的重大戰略方針,這就在實際上解決了紅二十六軍成立以來長期沒有解決的發展戰略和戰略基地問題,具有的重大戰略轉折意義。
四、照金精神是長征精神的支脈和延安精神的重要源頭
照金精神是以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勳為代表的共産黨人,在創建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浴血奮戰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思想觀念、價值趨向和作風規範。其靈魂,就是忠誠于黨、堅忍不拔的革命意志。經過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創立和繁盛時期的熔鑄,照金精神也隨著邊區中心的兩次北移(甘肅南梁和陜西甘泉洛河川),特別是隨著長征勝的步伐匯入歷史的潮流。隨著黨中央在1937年1月進駐陜延安,照金精神在古城延安交流激蕩,融匯昇華成了延安精神。
照金精神既得到井岡山精神的孕育滋養,是偉大的長征精神的支脈,照金也是寶貴的延安精神的重要起源地,照金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