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曲麻萊縣實施“造血式”扶貧 幫助牧民向第三産業轉移
曲麻萊縣縣長(左)與藏迪科牧業合作社理事長扎加(中)為大家介紹曲麻萊縣的精準扶貧措施以及集約放牧方式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熊珊):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精準扶貧政策,讓農牧民徹底脫貧,玉樹市曲麻萊縣加大資金投入,積極推進産業發展的轉型升級,實施更加精準的“造血式”扶貧,以確保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牧區貧苦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在經過對貧困戶的摸底工作後,曲麻萊縣實施了結構為“4321”的産業發展新模式。即通過四個基本生産經營方式:股份制經營管理型模式、能人代牧管理型模式、精準脫貧資産受益型模式以及養畜大戶家庭牧場帶動型模式,完善三個産業保障措施:“生態保護型”飼草料種植項目、提升牧業基礎設施以及新建飼草料種植加工基地,建立兩個産業配套項目--完成易地搬遷和建設精準脫貧牧民城鎮化技能服務中心,最後實現一個目標,即全面奔小康。
曲麻萊縣縣長尼瑪扎西介紹,曲麻萊縣是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轄縣,平均海拔4500以上,人口29851人,其中有9900戶牧民。縣政府調研發現,當地村民産業結構主要是放牧,參與市場的能力很差。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使村民産業結構多樣化發展,縣政府確定了更為精準的扶貧措施,即有針對性地選擇實施不同基本生産經營方式。
尼瑪扎西説,比較有影響力的藏迪科牧業合作社就是採取的能人代牧管理型模式。2015年政府籌辦了藏科迪牧業合作社,當地族人推薦扎加作為合作社理事長。現在,有35戶老百姓的牛羊都交給他代管,每年扎加返給戶主交管牛羊總數的百分之十,而且這個基數是不變的,戶主拿到這些牛羊自吃也行,賣給市場也行。另外,這些牛羊需要放牧人,這樣就可解決一部分牧民的就業問題,牧民工資一年可以拿到三萬五。過去牧民家不管有多少頭牛羊,都需要擠奶工,放牧工等,現在通過整合,有了牧業合作社,就可以解放年輕人的勞力,讓其他牧民向第三産業轉移。
牧民城鎮化技能服務中心牧民學習理髮技能
從一開始代管500只羊和500頭牦牛,到現在規模擴大到2280只羊和1500頭牦牛,藏迪科牧業合作社理事長扎加説,剛開始只是想試驗一下集約放牧的模式,後來發現這樣整合的合作社一方面能夠提供很多崗位給村民,另一方面能夠解放很多年輕勞動力,讓他們走出去,學技能,提高家庭收入。
為了更好地發揮精準扶貧的“造血”功能,曲麻萊縣政府重點建設了牧民城鎮化技能服務中心,向牧民教授就業技能,包括藏族首飾工藝技術、理髮技能、婚禮主持等,幫助他們向第三産業轉移。例如,曲麻萊縣康多諾澤藏族工藝品有限公司就免費教授金、銀首飾工藝技術,學員一般學習一至兩年可以出徒,出徒後平均每月可拿到3000元人民幣的工資。另外,在曲麻萊縣最繁華的一條商業步行街上,政府通過精準扶貧項目支持開放了兩家百姓免費理髮中心,百姓們來這裡理髮是不花錢的,從村裏走出來的牧民在這裡學習理髮手藝,半年出徒後的收入也可達每月3000元人民幣。
結構為“4321”的産業發展新模式,突破了過去的“輸血式”的扶貧方法,改為“造血式”扶貧,幫助其他牧民向第三産業轉移,順利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