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媒體走轉改】“長征路上奔小康”集體採訪活動圓滿結束
“長征路上奔小康”集體採訪活動結束儀式在陜西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隆重舉行。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聶崢):9月29日,“長征路上奔小康”採訪團順利完成陜西站的集體採訪任務,標誌著中央網信辦主辦的“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集體採訪活動圓滿結束。
採訪活動結束儀式在陜西省吳起縣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隆重舉行。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國家網信辦副主任任賢良,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陜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徐新榮,陜西省、延安市、吳起縣的相關負責同志,長征沿線15個省區市網信辦的相關負責同志,以及參加此次活動陜西站採訪的43家網絡媒體的編輯記者出席儀式。
結束儀式上,全體人員向紅軍烈士三鞠躬。
結束儀式上,全體人員向紅軍烈士三鞠躬,任賢良、高永中、徐新榮以及採訪團代表分別向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碑敬獻花籃。
任賢良在講話中指出,1934年10月,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開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等多路部隊,歷經各種曲折,戰勝重重艱難險阻,歷時整整兩年,最終在西北地區勝利會師。紅軍長征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譜寫了中國革命史的光輝篇章,在中國共産黨、人民軍隊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任賢良説,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的指導下,在長征沿線15個省區市的網信、宣傳、黨史等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廣大新聞網站、新媒體及其記者編輯的共同努力下,“長征路上奔小康”網絡媒體“走轉改”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取得了非常好的宣傳效果。同時,網絡媒體隊伍在此次活動中親身體驗了長征的英雄歷程,經受了長征精神的洗禮,自覺踐行了長征精神,得到了鍛鍊成長。
任賢良向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碑敬獻花籃。
一路下來,採訪團認真傾聽了百歲老紅軍王承登的長征經歷,記錄了羅開富老記者30年前重走長征路的感人故事,登上了海拔4114米的夾金山,體驗了阿壩州紅原縣過草地的艱難,也見證了花垣縣十八洞村、湄潭龍鳳村、靜寧繼紅村、洛川舊縣鎮等革命老區的巨大變化。在採訪中,年輕的記者編輯頂著酷暑,冒著大雨,起早貪黑,堅持用心、用情、用功“走轉改”,下車採訪,上車寫稿,即使遇到崴腳、受傷、生病、高原反應等情況,都始終堅持參加採訪活動,以實際行動踐行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體現了網絡媒體的責任與擔當意識。
任賢良希望各網站、媒體和記者編輯繼續積極參與活動,積極踐行長征精神,繼續編發微博、撰寫稿件、創作作品,共同做好網上宣傳,努力在全網營造隆重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的濃厚氛圍。
高永中向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碑敬獻花籃。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高永中説,採訪是新聞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但當採訪和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連在一起時,就格外不同。這次主題採訪活動,把歷史、現實、未來結合在一起,深入長征沿線和革命老區,重走長征路,探訪長征遺跡,弘揚長征精神,宣傳紅軍偉績,聚焦精準扶貧,又一次充分展現了偉大長征的永恒魅力,展現了長征精神的時代價值,從形式到內容,都是一次新的壯舉。
人民網總編輯余清楚表示,“長征路上奔小康”採訪活動不僅是一次學習的過程,也是一次受教育的過程。人民網將繼承和弘揚好長征精神,把長征精神變成推動各項事業前進的巨大力量。
參加陜西站採訪的新華網編輯馬若虎説,雖然活動只有短短幾天的時間,但是其中的收穫卻讓人受益一生。在長征精神的指引下,所有參加活動的編輯記者更明白了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更懂得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長征路上奔小康”採訪團順利完成陜西站的集體採訪任務。
“長征路上奔小康”大型主題採訪活動於8月份開始,來自近百家網絡媒體的記者編輯371人次沿著紅軍的足跡,行程13200多公里,經過江西、湖南、貴州、四川、甘肅、陜西等六省進行集體採訪;同時,福建、河南等9個省區市也獨立組織“走轉改”活動,累計百餘名記者編輯參與重走長征路,同頻共振、全方位、全媒體展示紅軍長征勝利的光輝歷史和英雄壯舉,集中宣傳長征沿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輝煌成就和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
截至9月29日17時,中央新聞網站、地方主要新聞網站、主要商業網站及兩微一端開設專題專欄近百個。全網共發佈圖文、視頻、H5、VR等各類作品13.7萬餘篇,其中新浪微博9.6萬條,閱讀量超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