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2016-10-06 11:19:04|來源:央視網|編輯:趙妍

  原標題:【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周錦唐羅,何人能夠復織?宋元名瓷,今窯如何燒就?摩崖巨作,能否拓像傳世?今天讓我們認識一下這幾位憑藉“聖手”續寫歷史經典的大國工匠。

  王亞蓉

  從“古典泥糊”中提取東周絲織品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2007年1月6日,江西省靖安縣發現一座東周墓葬。墓坑裏竟然裝著刮紗刀、打緯刀,以及木質的繞線框、梭子、陶紡輪等紡織工具。而令人焦慮的是,墓中堪稱稀世珍寶的古代織物都與濕軟的泥沙混為一體,已成泥糊狀,一觸即碎,入水就溶。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古絲綢修復領域的資深專家王亞蓉精心撮取墓中的“古絲綢泥糊”,拿出去冷藏起來。9年後的2016年7月,在冷凍後的“古典泥糊”中提取東周絲織品的工作開始了。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75歲的王亞蓉心臟裏有6個支架,可一旦面對這些古董,她就會變得精力煥發,眼神精確,手頭穩準,尖銳的小鑷子能夠鉗住一顆顆細如針尖的沙粒,哪怕它們已經隱身了2000多年。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包裹古絲綢的泥沙很難看出薄厚深淺,貿然用硬物剔除會嚴重傷害目標物。王亞蓉掌中的羊毫筆如輕風般拂過“泥坨”的表面,一點點掃落粘脫泥土,目標物卻不會受到一點擦傷,這份功夫全在力度的拿捏。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冷藏的織錦從泥土中漸漸剝離出來後,還需要清洗、染色、刺繡、織造等多方面入手,才能還原其本來面目。而要把兩千多年前的東周織錦復織出來,更是需要豐富的紡織考古經驗和傳統織造技藝的功底。王亞蓉要對織錦出土的地域、年代進行考證,還要結合當時的紡織方法,才能設計出完整的修復方案。修復的時間短則幾個月,長則幾年甚至十多年。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2016年3月1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紡織考古科研基地正式落戶蘇州。絲織業的能工巧匠聚集在這裡,目的就是要復織宋錦、緙絲、四經絞羅等傳統絲織珍品。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從東周墓中的朱染雙色織錦,馬王堆漢墓的素紗簞衣,到唐代法門寺地宮裏的四經絞羅,乃至宋錦明緞,中國絲綢文化瑰麗絢爛,千絲萬縷,綿綿密密,成于工匠之手,傳承代代精神。絲綢是中國千古物質文化的經典,是最體現中國工匠精神的産業經典。這些傳世傑作都飽含千古匠心的啟示,它們一定期望在千載之下得到回應。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朱文立

  追尋天青色 他讓絕跡的珍品瓷重現於世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中國古代陶瓷技藝創造了無數的經典,而創燒于北宋晚期的汝瓷被視為中國瓷器燒制技藝的巔峰,但是它僅存世了20年就消失了。800多年來,陶瓷工匠們都在苦苦地尋覓著,乃至不惜嘔心瀝血,試圖仿製重現。朱文立便是其中的一員。

  復燒汝瓷成了對後世陶瓷工匠們的終極挑戰。汝瓷燒制過程分為12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瓷器釉色都有變化。在燒制的整整8個小時裏,朱文立都守在窯邊,觀察火照。整個過程的掌控依據就是經驗的體悟,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與其它瓷器不同的是,汝瓷在停火之後,其豆青的釉色會隨溫度的逐步降低而在半小時內發生不斷變化,直到最後一刻,工匠才得以確認它能否變成汝瓷獨有的天青色。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這種天青貌似單色,不尚華彩,其實品格高貴,韻質豐富。其青似青非青,似藍非藍,醒目浴心,卻難以言宣。更妙的是,不同光照和角度會喚起色澤的變幻表達。在明媚的陽光下,那溫柔朗潤的天青中就會淡然泛出瑩瑩的嫩黃。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如果用放大鏡觀察,釉層中可見稀疏的氣泡,有如初秋碧空中的晨星寥落,朗而不寒,麗而不媚。汝瓷就憑自己的素雅高潔,天生麗質,成為不可超越的瓷中極品,土火凝華的匠藝經典。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1987年,朱文立的一次燒制中竟然有多件瓷器出現了汝窯的天青色。朱文立使絕跡800年的珍品瓷重現於世。這是震驚業界的奇跡。然而在接下來的歲月裏,朱文立燒制的汝瓷有幾十萬件,但是真正呈現完美天青色的精美汝瓷僅有幾十件。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真正的工匠從不自欺,更不會欺世盜名。不合格的瓷器,被他全部砸碎了。那是走向完美的代價。在哪才能找到那保證每一窯都能夠成功的古法呢?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40個春秋,朱文立跑了無數個建築工地,並且發現了十多個古窯址,但是都沒有找到那個失落了800年的吉光片羽。經過長期摸索和大量的對比研究,朱文立得出了一個結論: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出在配釉上。但即便這個結論正確也是於事無補的,因為汝瓷的釉料配方早已經與汝瓷一同失傳了。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朱文立認為,汝州是汝瓷的唯一産地,交通不便的古代窯場都是就地取料。那麼,汝瓷釉料所用的礦石只會在汝州的山裏。從産生這個念頭開始,朱文立每隔三天都會進一趟山,尋尋覓覓,敲敲打打。春夏秋冬,週而复始。他走遍了汝州的每一座山。後來把女兒也拉上了這條進山尋寶之路。

  古稀之年的朱文立開始有一種緊迫感。他想要把畢生所知所想都傳給兩個女兒。如果他最終沒有找到,希望女兒在未來的日子裏能繼續去找尋。

  李仁清

  在二維平面重現三維藝術 “錯一片而動全身”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李仁清的拓印手藝是在二維平面上重現三維藝術,無論是照相技術,還是3D掃描技術,都無法像拓印一樣與文物零距離的接觸。拓印能夠將碑文石刻上的線刻、紋理、風化程度對等呈現在拓片上,許多已經消失或被毀壞的文物正是通過拓片得以復原與傳承。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剛入拓印行的李仁清以為,無論是平面碑碣,還是立體雕像,都可以拓印。但老拓工教導他,中國自古傳習下來的只有平面拓印法,立體的東西會頂破拓印紙張,完全不可行。祖宗之法是有大道理的。但是這位剛剛入行的新人竟然被自己不著調的想法迷住了,他在精心學習平面拓印技術的同時,仔細地琢磨拓印非平面的東西,背著師傅,他開始拓印浮雕。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經過二十多年摸索,當年那個曾被認為怪異的想法變成了成熟的操作技藝。當這門傳承中的創造性技藝漸被認可之後,李仁清也開始拓遍大江南北,對高浮雕和圓雕造像文物進行搶救性拓印,留下寶貴的檔案,而且成為中國申遺的重要依據。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這次,李仁清要挑戰的是北魏時期雕塑的立姿釋迦牟尼像,它坐落在河南省鞏義市的一個石窟裏,佛像高近6米,當時的能工巧匠倚崖就勢,精心雕刻,儘管經歷了1500年風剝雨蝕,依然法相豐腴。實屬中古時代的雕塑藝術經典。如果能夠使用高浮雕拓印術予以表現的話,會造就經典性的立體拓印藝術傑作。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經過了精確的測量之後,拓印正式開始。濕度合適的宣紙一一鋪到大佛的臉上和身上,對凸起部位的拓紙,李仁清都需要確認合適的位置,用剪刀仔細地剪開,用打刷把宣紙與佛體完全貼敷在一起。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夏季的高溫會使得宣紙中的水分蒸發很快。李仁清他們一刻都不能停息,必須在水分完全蒸發之前刷上墨汁。上墨需要重復十多回,在上墨的過程中,會發現很多細小紋路,這是古人在雕刻佛像的時候留下的印記,拓印技術會把它們纖毫畢現地展露。這也是拓印技術的魅力。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到了夜晚,拓印釋迦牟尼大佛的工作還在繼續。李仁清不停地為宣紙補充水分,以此保持拓紙與佛像的完全貼合,以保證拓印效果。

  與平面拓印不同,由於立體拓印需要隨著拓體凹凸而把紙面剪開,這使得拓印後的宣紙是碎片狀的。李仁清的最後一項工作就是要把上千張的碎片狀拓紙拼接在一起,才能形成一整幅拓片。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拼接碎片需要結合考古測繪、繪畫、雕刻等多方面知識。即便有三十多年的實踐經驗,每一次拼接依然是對李仁清巨大的挑戰。上千碎片、繁多的操作步驟,不能出現一個差錯,否則就會一錯而引發百錯,這裡真叫做“錯一片而動全身”。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拼接完成之後的工作是修整,修整大佛的面部是最難的工作,其中耳朵又是難中之難,它實屬再創造的大學問。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經過3天的接片拼紙,拓片上的大佛像不僅畢肖原雕,而且濃淡相間的拓印墨色似乎光影浮動,讓大佛産生了衣袂飄然之感,歷史經典變得靈動可親。這種感覺是現代科技複製術中找不到的。 

  【大國工匠 】 靠一雙“聖手” 撥開歷史浮塵 讓珍品重現於世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