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信仰、紀律、犧牲 ——長征精神的當代啟示

2016-10-09 18:29:12|來源:求是|編輯:杜軍帥

  習近平總書記參觀“英雄史詩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主題展覽”時指出:“80年前,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千難萬險,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這個偉大壯舉將永遠銘刻在中國革命和中華民族的史冊上。紅軍長征的勝利,充分展現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

  紅軍長征展現的偉大精神力量的核心就是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堅守、鋼鐵般的紀律和義無反顧的犧牲精神。今天,回望長征,再一次重溫和感受長征精神,對做好新形勢下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和制度等各項建設具有極大的激勵和啟發意義。

  一曲壯麗的理想信仰史詩

  80年前的長征,以人類罕見的英雄壯舉,感動了幾代中國人乃至世界人民,已成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的紅色教育典範。毫不誇張地説,偉大的長征就是人類歷史上一曲壯麗的理想信仰史詩。

  人們常説,共産黨是靠貧苦百姓打的天下。其實,在由勞苦大眾為主體的隊伍中,還有一個出身未必窮困的群體。共産黨的高層人士,有的出身鐘鳴鼎食之家,出過國留過洋,見過大世面。這些出身豪門的共産黨高級幹部,按照其才華或身世,本來可以享受一種有別於艱苦長征的富貴生活,但他們超越了普通人追求富貴享樂的低級趣味,捨棄豪宅華屋,在雪山草地間天當鋪蓋地當床,草毯泥氈紮營盤;拋卻山珍海味,甘願在高原寒炊斷糧之際,皮帶野菜充饑,忍受饑寒交迫。這就是理想信仰的力量,這就是理想信仰的崇高境界。剝削階級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哲學,無法解釋紅軍將士的行為邏輯;資産階級學者關於人性自私的經濟學假設,在這些胸懷崇高理想信念的偉大人物做出的偉大舉動面前,變得蒼白無力。

  精神的力量能夠戰勝任何艱難困苦。正是信奉革命理想高於天,紅軍將士才表現出了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正是革命理想高於天,無數紅軍將士在長征途中能夠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眾志成城、百折不撓,鑄就了偉大的長征精神。這種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産黨人和人民軍隊改造思想、提高政治覺悟的碩果,是中華民族持久蘊積的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長征精神是當下黨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活教材。95年來,無論是處於順境還是逆境,我們黨從未動搖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不可否認,當前我們黨員幹部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能夠做到克己奉公,勤勤懇懇地為黨和人民工作,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數量的共産黨員對於名譽地位和形形色色的特權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渴望。有的熱衷於拜佛求仙,不問民生問鬼神;有的信奉金錢主義,追求個人名利和享樂至上。一位曾榮獲“優秀共産黨員”稱號的某國企領導,竟然怨責自己被共産主義“這個口號騙了十幾年”。這種驚人的言論,已離共産黨員應該具備的堅定的共産主義理想信念十萬八千里了,嚴重損害了95年來共産黨員在百姓心中樹立的“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光輝形象。導致這些現象的原因很多,但不容忽視的關鍵問題就是理想迷茫、信仰動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立場不牢固。針對此,全黨有必要時時重溫偉大的長征精神,再次思考我們當初為什麼出發,從中汲取繼續前行的信心和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重視理想信念教育,他指出,理想信念堅定是好幹部第一位的標準,“理想信念就是共産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在紀念建黨95週年講話中,他再次強調:“革命理想高於天。中國共産黨之所以叫共産黨,就是因為從成立之日起我們黨就把共産主義確立為遠大理想。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8800多萬黨員只有牢記我們黨的理想信念,不斷傳承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虔誠而執著,至信而深厚,才能夠有力地應對時代風雲變幻,成為堅不可摧的政黨組織。

  鋼鐵鑄就的紀律

  即便是曾經與中國共産黨為敵的西方人也不得不欽佩當年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走過的萬里長征,認為其堪稱人間奇跡。上個世紀70年代美國《時代週刊》評論説:紅軍長征的勝利,“與哥倫布對美洲大陸的發現一樣,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這個勝利來自於絕大多數紅軍將士堅強有力的團結一致,是鋼鐵般的紀律鍛造了鋼鐵般的隊伍。陳雲曾化名“施平”在《共産國際》上介紹長征的紅軍將士們:“他們無時不顧及到革命的利益。黨給他們什麼命令,他們都能獨立執行。他們自己想出主意來運用機動戰術,但是上級的命令則絕對執行。正是因為我們有這樣的領導幹部,所以這次偉大的西征才得到這樣巨大的勝利。”“每個紅軍兵士都曉得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都是一些很好的傳統,我們要求每個兵士都要遵守。” (董必武等:《紅軍長征記》第472頁,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

  然而,在長征路途中,黨內軍內並不是風平浪靜的,而是發生了多次激烈鬥爭。且不説遵義會議上發生的激烈的思想交鋒,就是在遵義會議確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後,在軍事行動失利之後,依然有一部分紅軍將領認為,是毛澤東將紅軍帶入絕境,多次提出撤換毛澤東。特別是土城戰役失利,引發一些官兵對毛澤東的議論和不滿,懷疑“紅旗究竟能打多久”。而張國燾的分裂陰謀則讓中央紅軍一度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1960年10月22日,斯諾問毛澤東:“哪個時期使你感到是最黑暗的時期?”毛澤東回答,“張國燾鬧分裂,那是最大的困難” 。(《毛澤東文集》第7卷第213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毛澤東把一四方面軍分裂和被迫北上稱為比1927年大革命失敗還要黑暗的時刻。當時黨內面臨著分裂,甚至有可能發生前途未卜的內戰。

  在長征路途中發生的這些論爭,都涉及如何提高黨員組織紀律性的問題。長征路途上發生的這些鬥爭表明,有了堅定的理想信念,奠定了合格的共産黨員的思想基礎,堅定的理想信唸有助於遵守黨的組織紀律,但一個共産黨員不會因為確立了政治信仰而不犯組織紀律性的錯誤。也就是説,解決了政治信仰方面的問題後,共産黨員還要進行黨性鍛鍊,增強組織紀律性,團結一致,方能成為優秀的共産黨員。張國燾分裂黨中央,就是與他長期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大搞宗派主義分不開。他無視黨的組織紀律,犯下了極其嚴重的分裂黨中央的政治性錯誤,給紅軍尤其是他領導的第四方面軍的長征增加了困難。所以,在堅定革命信仰的同時,必須不斷增強有助於實現理想信念的組織紀律性。

  長征昭示我們,個人服從組織,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這是黨的事業勝利的堅強保證。中國共産黨之所以富有戰鬥力,是因為它是由嚴格的組織紀律鞏固下來的政治組織。黨組織是由具體的個體組成的,由於每個人的閱歷、經驗、出身、教育背景等方面存在差異,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難免不同。問題的關鍵是,在黨員個人認為是正確的意見與黨組織的決議不一致時,依然能夠遵守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黨的紀律,這是最為可貴的。當一個黨員個人正確的意見沒有馬上為黨組織所接受,沒有上升為黨組織的決議時,他可以堅持向組織陳述自己的意見,也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見以待未來實踐作出檢驗。但黨具有嚴明的紀律,絕對不允許任何黨員為一己之見、一己之私而背叛組織、分裂組織,絕對不可以不執行黨的決議,絕對不允許公開發表違背組織決定的言論,絕對不可以參與各種非法組織和非法活動。

  毛澤東比一般的黨員更早認識到教條主義的錯誤,但他遵守黨的組織紀律,一直在黨內進行艱苦的説服教育工作,一直在黨內啟發教條主義者的覺悟,努力維護著黨的團結。而張國燾則狂妄自大,固執己見,拒絕執行黨中央北上的決議,命令全軍按照他的個人意志南下。對比兩人的紀律觀念和黨性修養,高下立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當前主要的挑戰還是黨的領導弱化和組織渙散、紀律鬆弛。”不扭轉這種局面,就會影響黨的戰鬥力,動搖黨的執政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嚴明黨的紀律做出一系列新的規定。新修訂了《中國共産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産黨紀律處分條例》,並制訂了《中國共産黨黨內問責條例》。黨中央強調規矩意識,第一位的是組織紀律和政治規矩。黨要管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黨中央將對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嚴肅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做出全面部署,必將開闢黨的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為有犧牲多壯志

  世界上不曾有過像中國工農紅軍這樣的軍隊,無論是政治領導、軍事精英,還是不識字的紅軍小戰士,他們都堅信自己是一個偉大事業的奮鬥者,都堅信中國革命的隊伍“殺了我一個,自有後來人”。他們激情萬丈、前赴後繼、視死如歸,決心為救國救民犧牲一切。

  紅軍長征不是簡單地轉戰、打仗,而是面臨嚴峻的三大考驗,即革命與反革命的生死較量,黨內團結與分裂的尖銳鬥爭,官兵與極端惡劣自然環境的激烈對抗。踏上長征路,就意味著死亡時時相伴。無論是粵軍、湘軍、黔軍、川軍、滇軍、馬家軍,還是中央軍,都不容紅軍在他們的地盤上逗留,都追著趕著殺紅軍。

  10922人的紅八軍團,因在戰鬥中損失嚴重,在紅軍編制序列僅存60多天。在二萬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1名紅軍將士永遠地倒下去了。紅2軍團4師1500多人,從草地走出來時剩下不到700人。長征路上,犧牲營以上幹部432名,包括軍以上幹部8名,師以上幹部80多名。單是湘江一役,就有13位團以上幹部戰死,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為3萬多人。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這種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是長征精神價值寶庫中最閃亮的部分。長征先烈用生命告訴人們,沒有勇擔歷史重任、敢於作出巨大犧牲的氣概,紅軍就難以走出絕境。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中,同樣需要紅軍長征那種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當然,這裡的犧牲不一定是拋頭顱、灑熱血。改革開放時代,共産黨人面臨的是“先富”與“後富”、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吃苦與享樂孰先孰後的選擇問題。沒有奉獻精神,為一點蝸角虛名、蠅頭小利而投機鑽營,就是背離長征的犧牲精神。能夠做到讓群眾先富自己後富,國家利益高於個人利益,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就是傳承和發揚長征的犧牲精神。

  長征將士們是在新時代的曙光升起前而犧牲的。長征是中國革命低潮的開始,又是中國革命高潮的序幕。長征先烈們犧牲了有限的生命完成了無限的事業,是人世間真善美的體現,是歷史必然性與合目的性的彰顯,恰到好處地注解了短暫中的永恒,有限中的無限。歷史將證明,長征先烈英魂永恒;歷史還將證明,長征精神必將日益成為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

  (王傳利 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