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時代呼喚有品質、有特色的文藝作品

2016-10-15 20:50:46|來源:中青在線|編輯:杜軍帥

  10月13日,學習小組公眾號發表《習近平自述:我的文學情緣》一文,對習近平總書記的作品閱讀、審美趣味、思想傾向、文學活動、文藝主張等進行了梳理。我感受最深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創作的批評。他指出:“文藝創作要在多樣化、有品質上下功夫。當前存在一種‘羊群效應’,這邊搞個徵婚節目,所有的地方都在搞談戀愛、找對象的節目。看著有幾十個臺,但換來換去都是大同小異,感覺有點江郎才盡了。還是要搞點有品質、有特色的東西。”習近平總書記捻出“品質”、“特色”品評當前文藝作品、指導文藝創作,可謂抓住了當代文藝及文藝創作的“七寸”。

  觀察古今中外文藝作品,真正能夠經得起時間和人民檢驗的作品,無不是“品質”、“特色”兼備的精品。從古代中國《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到現代中國新詩、魯迅小説雜文、“京派”“海派”小説,再到當代中國《紅旗譜》《紅日》《紅岩》等優秀小説,經過了時間大浪淘沙,經過了人民嚴格選擇,成為了思想性和民族性俱佳的藝術珍品。中國古代文論“文質彬彬”的要求,體現了內容和形式有機統一的美學觀,本質上包含了以品質和特色取勝的文藝之道。由此可見,習近平總書記以“品質”、“特色”論文藝及創作,不僅具有堅實的歷史實踐基礎,而且浸透了中國傳統的文論觀,是當代中國生命力極強的符號術語,是指引提升中國文藝精氣神、中國文藝前進方向的航標和燈塔。

  創作是文藝工作者的中心任務,作品是文藝工作者的立身之本。創作也好,作品也罷,唯有以“品質”、“特色”安身立命,才能延年益壽、流芳千古。當前中國文藝突出的問題是浮躁,以贏利為目標,以炒作為手段,以銅板為尺度,粗製濫造、沽名釣譽之徒如過江之鯽,由此造成習近平總書記批評的:“有數量缺品質、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文藝工作者一定要端正態度,坐得住冷板凳,禁得住名利誘惑,要厚積薄發,不要現學現賣。古人“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曹雪芹寫作《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如果當代文藝工作者練就如此耐力和功夫,那麼還怕不出現“高峰”嗎?

  “品質”、“特色”是一對文藝矛盾統一體。“品質”是內容上、思想上的主張,“特色”是形式上、藝術上的要求。要達到“品質”、“特色”相互統一,必須依靠文藝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批評:文藝界“當前存在一種“羊群效應””,“存在著抄襲模倣、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産、快餐式消費的問題”,可謂痛心疾首,又苦口婆心。我們生活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是一個需要文藝巨匠,而且有條件産生文藝巨匠的時代。但是,不少文藝工作者文藝創作觀念、手段、氣魄、胸懷、思想力、想像力等等,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瘋狂侵襲紛紛“繳械投降”,完全喪失了時代呼籲的光榮職責和使命。無厘頭盛行,崇高被惡意解構、嘲弄、醜化,如此還能期待創作出什麼高品質、有特色的文藝作品?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但是創新不是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不是語言文字的隨意編排,必須植根于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沃土,汲取中國古代文學珍品精華和外國文學有益營養,深入思考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融入文藝創作者血脈、靈魂深處,才有可能錘鍊出當代有品質、有特色的文藝精品。(謝逸飛)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