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心繫神舟飛天攬月:“神舟十一號”背後的“無名英雄”

2016-10-17 23:07:13|來源:中新網|編輯:靳松

  中新網阿拉善額濟納旗10月17日電 題:心繫神舟飛天攬月:“神舟十一號”背後的“無名英雄”

  作者李愛平張亞雄張攀峰

  2016年10月17日,中國額濟納旗。

  淩晨3點,在距“神舟十一號”飛船主發射場——東風航天城僅二十余公里的內蒙古阿拉善盟邊防支隊古日乃邊防派出所官兵已經開始執勤,並歡送前往東風航天城觀看發射的當地蒙古族民眾代表和媒體記者。

  額濟納旗的深秋已經很刺骨,但官兵們精神抖擻。想看神舟飛天的遊客太多,在官兵的執勤點,已經聚滿了民眾。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天空有一絲泛白的時候,他們屏住了呼吸,等待著這一激動人心時刻。

  “升空了!升空了!”7點30分,伴隨著官兵和民眾激動的歡呼聲,“神舟十一號”飛船從西北大漠起航,拖曳著一條美麗的曲線徐徐奔向遙遠而神秘的茫茫太空。

  “太激動了,太激動了,能夠親眼見證發射,祖國太偉大了,為國家驕傲、為你們點讚”。目睹發射的遊客緊緊擁抱著官兵,所有人凍得發紫的臉上涌現著花開般的笑容。

  與此同時,在幾百公里外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塔木素格布拉格邊防派出所的官兵組成3個搜尋小組,正帶領草原110聯防隊員搜尋火箭逃逸塔殘骸。

  為了“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週邊的安全,這裡的官兵已緊張備戰2個多月時間。

  東風航天城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西南角。1958年,居住在這片區域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牧民為了支援國防建設,收起氈房、趕起牛羊、攜家帶口,開始了長達8年、三易其居的搬遷,使額濟納旗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軍人比老百姓多,電線桿比人多”的邊塞要地。

  據阿拉善盟公安邊防支隊支隊長賽音介紹,從1992年開始,這個支隊轄區一直是東風航天城主發射中心主要訓練場地之一,也是這次“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逃逸塔降落範圍。

  “要讓每一顆草都打起精神,讓每一隻羊都豎起耳朵,為‘神十一’營造安全的家!”進入“神十一”安保關鍵期以來,這個支隊所屬各邊防派出所與對應邊防連隊、公安機關已開展聯合執勤巡邏200余次。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一號,阿拉善盟邊防支隊全體官兵們一直肩負著火箭發射的週邊安保任務,忠誠地守護著“神舟”飛天的夢想。

  今年6月26日15時41分許,由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飛船返回艙在圍繞地球飛行13圈後,在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境內的東風著陸場西南戈壁區迎來了它的回家時刻。

  “其實我們對航天城週邊安保工作並不陌生。從神舟一號到十一號,我們這裡一直是發射場。”古日乃邊防派出所所長阿拉木斯説。除了“神舟”系列飛船的發射和長征七號飛船返回艙的回收任務外,古日乃邊防派出所的轄區內還有實彈演習場和試驗訓練基地。

  “懂民族語言,人熟、地熟、情況熟是我們的優勢。”古日乃邊防派出所副所長吳波介紹説,常年的愛民固邊走訪工作,讓邊防官兵和牧民一起成為轄區的“活地圖”。“只要有發射回收任務,我們在微信群裏一廣播,牧民們都是無條件地迅速轉移。”在這裡,公安邊防官兵正是憑藉著得天獨厚的民眾工作優勢,換得了轄區牧民的理解、包容和支持。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也是歷次神舟飛船逃逸塔殘骸的掉落地點,塔木素格布拉格邊防所的官兵們承擔著搜尋並保護火箭殘骸的重任,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的17年來,最先發現並保護火箭殘骸的紀錄,至今仍由邊防官兵保持著。

  上午10時08分,從巴丹吉林沙漠傳來消息,由公安邊防官兵和當地草原110組成的搜尋小組找到了逃逸塔殘骸,並在第一時間保護現場,等待將殘骸運送回酒泉發射中心。

  “這裡的每一寸土地我們都爛熟於心,搜尋殘骸我們最快!”當地一名邊防派出所負責人驕傲地説。(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