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不忘初心的遵義 歷久彌新的遵義精神

2016-10-17 13:48:5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范琪妍

  遵義會議在這棟樓裏召開(拍攝:臺林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臺林珍 王姍姍 王全文 李俊 王曦 黃越):今年10月22日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紀念日。1936年10月22日,長征三大主力紅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標誌著長征的勝利。在兩萬五千里征途中,“遵義會議”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捩點,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如今,浸潤著“長征精神”的紅色之城遵義吸引著四面八方朝聖的人們。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中央紅軍被國民黨裝備精良的40萬軍隊一路圍追堵截,特別在湘江戰役中損失慘重,從出發時的8萬餘人,銳減至3.5萬人。1935年1月,紅軍隊伍來到貴州遵義,黨中央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與會人員就黨和紅軍的前途展開激烈爭論。遵義會議紀念館、遵義會議研究中心研究員趙福超表示,遵義會議是在紅軍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舉行的,要確定紅軍該走向何處的重大問題。趙福超説:“遵義會議,調整了中央領導機構,增選了中央領導人,取消了李德、博古三人團指揮中央紅軍的權利,增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分工上,周恩來是黨內軍事問題下最後決定的,毛澤東協助周恩來指揮軍隊,軍事問題基本解決。第三個,遵義會議還解決了紅軍的戰略方向問題。”

  趙福超表示,遵義會議調整了中央軍委,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原則,解決了紅軍軍事路線的問題,是中國共産黨第一次結合中國實際情況進行的獨立自主的決策,在中國共産黨和紅軍的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年遵義會議召開的二層小樓如今擴建為遵義會議紀念館,門口懸挂著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遵義會議會址”匾額,這也是他唯一題寫過的會址。紀念館現在每年迎來300多萬參觀者,比十年前增長了10倍。記者遇到來自湖南的高娟女士一家。高女士4歲的外孫女穿著小紅軍的服裝、舉著一面小五星紅旗奔跑著,儼然一個小紅軍戰士。談到這次來遵義旅行,高女士説:“毛澤東就是我們湖南人。遵義會議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的轉捩點,一個大的改變,從這裡,毛主席開始掌控全國的戰略部署了。我們很懷念他,懷念毛澤東,經常去韶山毛的家鄉。這次我們坐飛機過來遵義,全家都來了,大小6個人,作為毛澤東家鄉的人,我們感到很自豪。”

  長征是戰爭史上的奇跡,也是人類歷史上的壯舉。人們熟知的“兩萬五千里”其實只是中央紅軍即紅一方面軍走過的路程,參加長征的還有紅二、紅四及紅二十五軍等三支部隊,四支部隊走過的總里程達六萬五千里之多。1936年10月22日,各路紅軍在甘肅會寧會師,長達兩年的長征勝利結束。毛澤東主席曾説過一段氣壯山河的話:“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它向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産。”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中寫道:“在某種意義上講,這次大遷移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動的武裝宣傳。”

  中國百姓中流傳著一種説法,“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長征精神對遵義、對貴州、乃至全中國的影響,80年來歷久而彌新。劉勇是遵義人,他説經常到遵義會議紀念館來,每次都有新的收穫。劉勇説:“我是本地人,帶孫子來看。我們經常來,有空就來,帶娃娃來看,越看越想看,中國的歷史,特別是共産黨的歷史,看了以後增強自己的信心,自己的工作啊、生活,再苦再累也沒有什麼。”

  距離遵義市中心40公里的婁山關是黔北第一要塞。遵義會議召開一個月後,紅軍在婁山關和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隊展開了一場激烈的遭遇戰。憑藉智慧和英勇,加上山區的有利地形,紅軍將士以少勝多,取得了長征以來的第一次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士氣。這場戰爭的指揮者毛澤東,戰後揮筆寫下名篇《憶秦娥•婁山關》。大婁山山腳下有一所婁山關紅軍小學,校園裏不時傳來孩子們歡快的讀書聲和嬉鬧聲。學校裏的孩子們大多會講紅軍的故事,會背毛澤東詩詞。五年級學生袁鈺淇説,她很喜歡毛主席的這首關於她家鄉的詞。“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婁山關小學裏有一個紅軍文物陳列館,展示著很多來自各界尤其是紅軍後人捐贈的圖書和文物,孩子們能如數家珍地講出其中的故事。婁山關紅軍小學校長袁思海説,紅色基因融入了老師和學生們的精神血脈中。“一顆紅心、永遠向上,這是我們的校訓。這個學校是紅軍小學,來參觀、學習的人多,我們把傳承長征精神、孕育紅色理想作為一種育人理念,教育學生勤奮刻苦,磨練自己的意志,以學生活動為載體,既傳承又發展長征精神。新時期的長征精神,用在生活和學習中,就是教育學生要吃苦耐勞,要敢於擔當,要團結協作。”

  紅軍小學的陳列館有一面心願墻,貼著孩子們純真樸實的願望,“長征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時候都要充滿信心”、“長征文化在我心裏傳承,長征精神激勵著我,幫助我攻破難關”、“朱德總司令的畫像真威武啊,我也想成為他那樣的人”、“老師給我講了曾烈士的故事之後,我有一個小小的心願,當一名解放軍”、“在夢裏,我也是一名小紅軍”、“我希望祖國能更加強大,永強不弱”。在紅軍走過的長征路上,像婁山關小學這樣的紅軍小學有200多所,全國了解長征故事的孩子更是不計其數。無須多言什麼是長征精神的傳承,孩子們的心願就是明證。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