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走好今天的長征路

2016-10-22 11:27:25|來源:光明網|編輯:張斯路

  原標題:弘揚偉大長征精神 走好今天的長征路

  ——專家學者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

  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勝利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執行院長、教授 孫熙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指出,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是一次檢驗真理的偉大遠征,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是一次開創新局的偉大遠征。

  

  10月21日,武警安徽總隊滁州市支隊新訓中隊指導員汪峰(右5)正在為新戰士講述中國工農紅軍軍旗的歷史。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我認為這次遠征真正確立和踐行了一個偉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信念,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理想。這次偉大遠征檢驗了一個真理,就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解決中國革命的重大問題的真理。這次遠征喚醒了中國的民眾,讓中國民眾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産黨是為人民謀利益的黨,她要幹的事就是讓苦難中的人民過上好日子,她要走的路就是人民群眾翻身得解放的道路。正是因為有了馬克思主義的信念,正是因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正是因為喚醒民眾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起來的政黨——共産黨的認識,才有中國革命新格局的開創,才有抗日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才有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立。

  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的靈魂和血脈。長征精神就是黨和人民在偉大革命鬥爭中孕育的精神。一個不記得來路的民族,是沒有出路的民族。今天我們對長征勝利80週年最好的紀念,就是堅定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弘揚長征精神,牢牢記住我們走過的路,牢牢記住為什麼出發,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為讓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

  (光明日報記者王慶環整理)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

  國家行政學院中國領導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劉 峰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沒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沒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撐,要取得長征勝利是不可想像的。”

  

  長征,是中國共産黨“初心”不斷形成的過程,是理想信念更加明確的過程,是我們黨的使命更加清晰的過程。長征,使我們黨更加有覺悟,有自信。為什麼共産黨人不怕流血犧牲?為什麼紅軍不怕犧牲?就是因為他們始終堅信:革命一定會取得勝利,一代又一代人為此作出犧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實現。

  80年過去了,長征所迸發出的強大精神力量跨越時空,長征精神已經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

  現在,我們黨正帶領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正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走好新的長征路,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貢獻力量。

  (光明日報記者王昊魁整理)

  理想信念堅定來自思想理論堅定

  復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鄭長忠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指出:“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理想信念的堅定,來自思想理論的堅定。中華民族在不斷創造輝煌文明的同時,也不斷形成了我們民族的理想信念與思想理論,並轉化為民族精神的重要基因。近代以來,落後就要挨打的局面一方面喚醒了民族覺醒;另一方面也推動民族精神內涵的發展。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國共産黨誕生了。

  如何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僅意味著民族精神發展能否得以順利進行,也決定著中華民族能否得以存續。這一結合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最慘烈的就是由於“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的影響,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開始長征。

  然而,也正是長征,一方面使民族精神中的優秀基因得以徹底喚醒;另一方面也使民族精神實現重塑,讓馬克思主義在理想信念和思想理論上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之中,同時還鍛造了能夠踐行與承載這一民族精神的領導核心與組織隊伍。由此,中華民族開始走向一個又一個勝利,古老的民族精神再次煥發生機,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我們要在新的長征中,不斷弘揚民族精神,堅定“四個自信”,使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

  (光明日報記者靳昊整理)

  永遠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宋學勤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總結了長征的偉大意義和精神內涵,十分深刻。80年前,中國共産黨人為了理想信念,為了國家民族的命運,開始了艱難的行軍。他們翻越皚皚雪山,穿過茫茫草地,蹚過大江大河,一路斬關奪隘,走出了中國革命的困境,走向了民族解放的未來。80年後,我們仍然在路上,仍然在為了13億人的福祉而奮鬥著。

  改革進入攻堅克難的階段,雖然沒有80年前的戰火烈焰和殘酷的生死考驗,但我們的前路依然充滿各種前所未有的挑戰,迫切需要我們堅定理想信念,經得起挫折和考驗,用長征精神解決新長征路上的難題。

  正如總書記指出的,長征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征。紅軍打勝仗,人民是靠山。廣大人民群眾是長征的力量源泉,也是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力量源泉。長征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我們一定要時刻牢記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時刻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光明日報記者姚曉丹整理)

  守護和傳承好這份珍貴的精神財富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主任 歐陽雪梅

  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征的勝利,是中國共産黨人理想的勝利,是中國共産黨人信念的勝利。”長征路上的苦難、曲折、犧牲,向世人證明了中國共産黨人的理想信念是堅不可摧的。

  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艱巨的歷史任務,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從嚴治黨、堅定理想信念、萬眾一心、團結奮鬥是我們走好新長征路的關鍵。正如《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的作者哈裏森·索爾茲伯裏所言:“閱讀長征的故事將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今天,我們要緬懷、守護、傳承那份理想信念的寶貴遺産,走好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的長征路,必須堅定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更加頑強的毅力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奮鬥。

  (光明日報記者戶華為整理)

  戰鬥未有窮期 長征永不停息

  文學評論家、解放軍藝術學院原副院長 朱向前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長征精神做出了全面、系統、深刻的闡釋與提煉,把長征紀念活動推向了高潮。講話既表達了對歷史的深切緬懷和認知,又觀照了現實,使全體人民得到了一次最廣泛的教育與啟示,展示了一個崛起中大國的嶄新形象和風範,展現了一個大國領袖的深邃智慧和擔當。

  80年前,中央紅軍長征剛剛結束,毛主席自信而決絕地寫道:“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這説出了在風雨如磐的深重苦難中浴血奮戰的中國共産黨人和紅軍將士的心聲,反映出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最強烈的時代主題。80年後,習近平總書記莊嚴而自豪地向世界宣佈,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再次在改革開放30多年後的重大轉折關頭喊出了21世紀中華民族的時代強音。今天,戰鬥未有窮期,萬里長征永不停息。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勝利走出的中國共産黨人,必將也必須牢記“兩個務必”的諄諄教誨,發揚長征精神,戰勝“糖衣炮彈”和形形色色的各種艱難險阻,帶領中國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將新的長征進行到底。

  (光明日報記者饒翔整理)

  堅定四個自信 走好新的長征路

  貴州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牟 蕾

  長征,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産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撫今追昔,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就是要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勝利而矢志奮鬥。”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指明瞭前行的方向。

  要走好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的偉大長征路,既不能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我們的事業前景光明,但前進道路上還有許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齊心跨越,許多新的“婁山險關”“大渡鐵索”需要奮勇征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歷久彌新的長征精神與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緊密結合起來,引導廣大幹部群眾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築牢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頑強拼搏、持續奮鬥,不斷書寫新的勝利史詩。

  (光明日報記者戶華為整理)

  用長征精神推動強軍興軍進程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和百科研究部副研究員 李 濤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要傳承好、弘揚好長征精神,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是提高我軍戰鬥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決定我軍發展壯大、制勝未來的關鍵一招。建設強大的人民軍隊,動力在改革,出路也在改革,必須大力弘揚長征精神,以強軍目標為引領,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推動強軍興軍的偉大進程,為有效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歷史使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保障。

  要切實鑄牢聽黨指揮這一強軍之魂。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就是要在這個根本原則問題上,保持頭腦特別清醒、立場特別堅定、態度特別鮮明、行動特別堅決,緊緊扭住政治建軍不放鬆,努力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軍人。當前,國際環境錯綜複雜,我國周邊安全形勢日益嚴峻,必須緊緊扭住備戰打仗不放鬆,強化官兵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思想,加強實戰化軍事訓練,提高打仗的能力素質,建設一支同我國國際地位相稱、同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相適應的世界一流軍隊。

  (光明日報記者劉小兵整理)

  “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

  國防大學軍隊建設與軍隊政治工作教研部副教授 劉 波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大會重要講話中告誡全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新的長征路上,全黨必須牢記,為什麼人、靠什麼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一個政權性質的試金石。長征之所以能取得勝利,離不開沿途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與支持。紅軍在長征中多次創造絕處逢生的奇跡,無一不是靠人民群眾的支持才得以化險為夷。大渡河之戰就是最經典的一例。當年紅軍強渡時正逢夏季的洪水期,大渡河河寬100多米,水急浪高。幾乎是同樣的地點,當年石達開率領的太平軍乘數百隻船過河,卻盡數淹沒在驚濤駭浪中,然而紅軍僅憑18勇士,一葉孤舟,仰攻對敵,竟然成功地渡過河去,打垮敵人。造成不同結局的原因就在於當年石達開部隊失去了民心,而紅軍則履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老百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因此得到了各族群眾不遺餘力的支持幫助。

  戰爭勝利最深厚的基礎存在於人民群眾之中,一段具有深刻寓意的歷史就這樣精彩生動地濃縮在紅軍船身上,濃縮在大渡河之戰中。以史為鑒,要弘揚長征精神,將長征精神薪火相傳,就一定要牢記總書記講話精神,永遠不能忘記人民,不能脫離人民,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接受人民群眾的批評和監督,我們黨才能永遠贏得人民群眾信任和擁護,我們的事業才能永葆力量源泉。

  (光明日報記者劉小兵整理)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