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22個城市出臺樓市調控政策 高價地塊“退燒”

2016-10-25 10:30:28|來源:新華網|編輯:韓基韜

  原標題:22個城市出臺樓市調控政策 高價地塊“退燒”

  新華社北京10月25日新媒體專電(記者高偉)在多地調控措施作用下,10月份以來全國範圍內高價地數量明顯減少。中原地産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在22個城市陸續出臺樓市調控政策後,各地土地市場出現了明顯的退燒現象。專家認為,部分城市開始收緊房企獲得資金的途徑,有利於土地市場逐漸回歸平穩。

  截至10月24日,10月份以來全國合計出現單宗土地成交金額超過10億的地塊為15宗、超過5億的地塊有37宗。總價10億以上的地塊中,溢價率超過100%的地塊有11宗,主要出現在天津、長沙、南寧、上海、佛山、瀋陽、南昌等城市。

  對比來看,相比調控前夕行情火爆的8、9月份,此前全國土地市場持續多月的高溢價率現象在10月份開始減少。中原地産的數據顯示,9月份前22天,全國合計成交單宗土地超過10億的地塊達到了37宗,其中溢價率超過100%的地塊達到了27宗。8月份全月,全國單宗土地超過10億的地塊合計有65宗,其中溢價率超過100%的高價地達到46宗。

  與住宅市場密集的調控政策相比,土地市場也正在進入新一輪深度調控當中。9月30日,北京市在《關於促進本市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確提出“強化‘控地價、限房價’的交易方式”。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控地價、限房價”政策是為了防止北京高價地和高房價的現象繼續蔓延,也避免因此推導市場産生房價上漲預期,催升投資投機需求。

  不僅僅是北京市,10月20日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掛牌18宗地,針對本批次出讓用地,武漢對其中的多宗地塊限定了最高價,試圖為過熱的土地市場降溫。據悉,限定了出讓最高價的地塊,在競價達到設定的出讓最高價後,將按掛牌文件規定的方式確定競得人。

  10月21日,福建省辦公廳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産市場土地調控的通知》,要求各市、縣(區)合理確定房地産市場土地供應規模。其中規定:商品住宅庫存去化週期小于12個月或房價上漲較快的市、縣,應擴大商品住宅用地供應規模;庫存去化週期超過24個月的市、縣,應明顯減少商品住宅用地報批、供應規模;庫存去化週期超過36個月的市、縣,須相應暫停出讓商品住宅或商業辦公用地。

  此外,為防範地價過快上漲,福建省要求各地可積極探索土地公開出讓新的競爭方式。經營性房地産用地出讓,土地競價溢價率超過一定比例時,現場拍賣可中止,並採取“限地價,競房價”或“限地價,競配建”等方式確定競得人。也可根據土地競價溢價率比例,逐階段要求縮短全額付清土地出讓金的時間、提高商品房可銷售的條件等方式確定競得人。

  值得一提的是,土地政策的收緊不僅僅體現在土地出讓方式上,監管方向已經開始延伸到企業的拿地資金方面。福建省提出,嚴禁房地産開發企業通過發行債券、信託計劃、資産管理計劃等融資的資金用於支付土地出讓價款。各級金融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嚴禁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産土地市場。與之類似,上海市日前也出臺了針對企業拿地資金的監管政策。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從10月份土地市場的成交數據來看,説明調控政策在短期內已經達到抑制市場恐慌預期的效果。他認為,房企資金寬裕是導致高價地出現的主要原因,“部分城市開始收緊房企獲得資金的途徑,有利於土地市場逐漸回歸平穩”。

  “當下市場在連續重磅政策的影響下,已經開始明顯降溫”。張大偉説,此前出現土地市場過熱現象將會明顯被抑制,預計市場未來的調整期將維持6至9個月。“至於這一輪市場的最終調整力度,則要看信貸政策的收緊尺度”。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