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割除危害經濟健康的腐敗“毒瘤”

2016-01-10 22:45:16|來源:新華網|編輯:杜軍帥

  新華社北京1月10日電 題:割除危害經濟健康的腐敗“毒瘤”——經濟學家談反腐與經濟發展

  新華社記者

  “腐敗是危害經濟健康的‘毒瘤’。”近期,國內部分知名經濟學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深入剖析腐敗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危害,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壓反腐予以高度評價,期盼持續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

  腐敗危害經濟健康

  “‘腐敗成本’就像一件沉重的包袱,企業快背不動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經濟學教授周其仁痛心地説,“中國製造”之所以能在國際市場上立足,主要靠的是成本優勢。但隨著各方面成本的上升,“中國製造”難堪重負,不少製造業企業轉移到東南亞地區。

  周其仁指出,人力、土地、環保等成本的上升是可以通過市場來解決的,而“腐敗成本”卻是市場沒法解決的,只有交給反腐。

  腐敗不僅抬高“中國製造”成本,還扭曲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阻礙各項改革的有效推進。經濟學家指出,由於腐敗因素的存在,在項目審批、土地交易、招投標等領域競爭中勝出的並不一定是優秀企業,不少是存在利益輸送的企業。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指出,一些改革之所以推進困難,與既得利益阻撓干擾不無關係。

  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為,腐敗問題突出,制約了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周其仁指出,一些地方在上馬大工程大項目時,前期缺少科學論證和規劃,不尊重當地實際和百姓意願,也不按規定走程式,看似推高了當地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實際上後患無窮。這背後雖説有政績衝動,但深入調查會發現不少存在腐敗問題。

  “實現投資效益提高、創新發展、生態保護、收入分配更加合理等等,在腐敗的政治生態下都是無法完成的。”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顧問宋曉梧説。

  決不能動搖反腐決心

  針對所謂“腐敗是經濟發展的潤滑劑”等論調,經濟學家們普遍持否定態度。

  宋曉梧表示,這一論調背後的邏輯是,腐敗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一些官員收了錢就可以突破現行法律制度“特事特辦”。事實上,正是這種“特事特辦”,助推了産能過剩、環境污染、轉型升級難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經濟健康發展。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等認為,儘管短期看,反腐會讓某些主要靠公款消費支撐的高端消費行業受到衝擊,但這部分畸形高消費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有限。更為重要的是,限制規範畸形高端消費,有利於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健康發展。

  經濟學家們認為,從長期看,反腐對經濟的利好作用不斷顯現,決不能因為一些雜音而動搖反腐決心。

  這種利好作用主要體現在:減少權力濫用對市場的干預,將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掃除障礙,營造更加公平高效的市場環境;有利於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和夯實市場經濟的法治基礎;有利於使收入分配更加公平,縮小收入差距,拉動消費;有利於提振社會各界對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信心和預期。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表示,在經濟學界,反腐敗長期利好經濟發展是毋庸置疑的共識。

  標本兼治持續反腐

  經濟學家們建議,要標本兼治,持續深入反腐,同時進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建立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做好各項制度建設。

  宋曉梧指出,腐敗之所以存在,一個重要原因是一些領域的改革還不到位,權力的手伸得過長,導致市場在資源配中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他建議,進一步推進各項改革政策的落實,把應該交給市場決定的事還給市場。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推進中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勇於作為、依法行政的地方幹部隊伍。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有效的正向激勵措施,調動官員做事創業的積極性,有效遏制“為官不為”現象。

  “長遠看,怎麼吸引高素質的人才留在公務員隊伍,要深入研究。”李稻葵説。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