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專家:"16+1"合作機制讓中塞務實合作不斷突破

2016-11-03 09:35:37|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范琪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趙洪超):第五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即將在拉托維奇的里加召開,自從“16+1”領導人會晤機制建立以來,中國與中東歐16國在各領域的合作突飛猛進。可以説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機制為各方經濟利益發展和拓展合作帶來了巨大機遇。塞爾維亞作為中東歐16國之一,牢牢把握住這一歷史契機,中塞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合作水準也不斷升級。

  “16+1”合作是中國與中東歐16國在經貿、金融、互聯互通、人文交流等方面的重要合作,也是融合“一帶一路”宏偉倡議的重要舉措之一。塞爾維亞是“16+1”合作機制建立後最早一批響應的國家,也是中東歐國家中由中國承建的大項目落地最多的國家之一,由中國基建企業在歐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橋——普平大橋就落戶于塞爾維亞。

  對於中國普平大橋這個項目,塞爾維亞商務部經濟顧問佐瀾•焦爾傑維奇認為,普平大橋可以説是中國企業進入中東歐市場的首張名片。通過這一項目,中東歐國家清楚地看到中國在基建項目上強大的技術實力和紮實的施工品質。他説:“普平大橋一方面方便了塞爾維亞多瑙河兩岸人民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基建企業的能力,在工期內保質保量地建成這座性價比極高的大橋,這表明中國的企業是可靠的,同時中國企業在歐洲、在塞爾維亞建造的第一座大橋也證明,與西方國家的建築企業相比,中國企業是非常具有競爭力的。”

  正是由於普平大橋的示範效應,借助“16+1”合作機制,中國企業迅速地承接了塞爾維亞的一系列基建項目,山東高速承建的位於泛歐11號走廊的E763高速公路項目、中國機械設備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科斯托拉茨電站項目先後在塞爾維亞落地。令人矚目的是,在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中,中、匈、塞三國正式簽署合作建設匈塞鐵路諒解備忘錄。2015年6月 “匈塞鐵路”建設又被納入“一帶一路”合作共建框架之中。同年12月,匈塞鐵路項目塞爾維亞段舉行啟動儀式。

  塞爾維亞經濟專家、塞爾維亞貝塔通訊社特約經濟專欄撰稿人亞歷山大•諾瓦契奇認為,匈塞鐵路項目是中國鐵路進入歐盟市場的第一個項目,對於中國鐵路、中國技術走出去會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他説:“匈塞鐵路是一個意義重大的項目,它將極大縮短兩地旅途時間。中國在高速鐵路建設領域取得讓世界驚嘆的成績,建造高速鐵路是需要巨大投資以及技術、經驗支撐的,我認為中國企業會把他們的先進技術引入到匈塞鐵路項目中,而這也僅僅是中國企業在歐洲地區興建高速鐵路網的開始。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支持,高速鐵路建設在中東歐地區很難實現。”

  佐瀾•焦爾傑維奇則認為,匈塞鐵路大大拉近了塞爾維亞與歐洲中心地帶的距離,有助於將塞爾維亞打造成地區交通、物流中心。他説:“匈塞鐵路對於塞爾維亞的重要意義是,它將實現西歐、北歐與塞爾維亞的快速連通,同時這條鐵路也將成為中國的“歐洲走廊”,中國商品從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上岸後,就能通過匈塞鐵路便捷地進入歐洲。”

  隨著中塞兩國合作領域不斷拓寬,2015年的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期間,雙方又簽署了關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鐵公司的合作框架協議。中國河北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16年成功收購塞爾維亞斯梅代雷沃鋼鐵公司,成為中國在中東歐國家首個産能合作項目。

  亞歷山大•諾瓦契奇認為,收購鋼廠既給當地提供了就業崗位,也能給中國企業帶來收益,它將是“一帶一路”和中國—中東歐合作機制內的又一個樣板項目。他説:“斯梅代雷沃鋼鐵公司多年來一直在拖塞爾維亞經濟的後腿,這家鋼廠産能較低,技術陳舊,一直需要政府的財政撥款才能維持。曾有美國的公司和斯洛伐克的公司嘗試經營過斯梅代雷沃鋼廠,但都沒能成功。現在由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産國——中國的公司收購這家鋼鐵廠,對於塞爾維亞來説是解決了一個經濟難題,這家工廠的五千名員工的就業及家庭的生活得到了保障,而通過中國鋼鐵企業的技術和設備改造,鋼廠的産品也能在本國和周邊國家打開市場,這可以説是雙贏的合作。”

  “16+1”合作機制建立以來,中塞兩國務實合作不斷取得新突破,兩國企業正積極探討垃圾發電、清潔能源、工業園區等合作項目。對於當前的合作發展勢頭,佐瀾•焦爾傑維奇表示,“16+1”合作機制為塞爾維亞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助力。他説:“中塞傳統友好為雙邊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6+1”合作機制的建立為兩國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合作的內容也從基礎設施建設擴展到能源、鋼鐵等各領域。毫無疑問越來越多的合作項目落地塞爾維亞將會加速塞爾維亞的經濟發展,也會讓塞爾維亞人民感受到中塞合作升級帶來的變化。”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