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能過剩為何大量進口 石油石化行業亟待轉型
原標題:産能過剩,為何大量進口?——石油石化行業結構性矛盾突出亟待轉型
新華社北京1月12日專電 題:産能過剩,為何大量進口?——石油石化行業結構性矛盾突出亟待轉型
新華社記者安蓓
一方面傳統石化産品産能過剩,一方面資源類産品和高端石油化工産品短缺突出,2015年,我國石油和化學行業依然面臨嚴重的結構性矛盾,結構轉型壓力巨大。
記者12日從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發佈會上了解到,2015年,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固定資産投資同比下降0.5%,為歷史上首次下降。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投資增速不足1%,煉油業投資降幅近20%,化學工業投資增幅滑落至2%左右,創歷史最低紀錄。
“行業投資缺少新的經濟增長亮點和差異化投資方向,投資不足可能對未來行業回升、結構調整産生嚴重影響。”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祝昉説。
祝昉説,當前我國傳統大宗石化産品的總産能明顯超過國內市場需求,資源環境制約日益突出,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和低人工成本的外延式、粗放型的發展模式難以為繼;與此同時,行業進出口多年來整體處於貿易逆差狀態,資源類産品和高端石化産品短缺嚴重。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壽生説,目前我國煉油行業原油加工能力約7.5億噸,但每年實際原油加工量只有5億噸左右,其中國産原油約2億噸,煉油産能過剩矛盾非常突出,而且原油大量依靠進口。
化工行業結構性過剩更為突出。市場監測顯示,2015年,通用樹脂市場年均價格跌幅超過10%;尿素價格在連續兩年大跌後,受成本支撐,均價僅比上年略有上升;燒鹼價格降幅達8%;電石價格降幅為12%;甲醇價格降幅更是達到20%。氮肥、氯鹼等出現行業性虧損;無機鹽、甲醇、輪胎製造等行業利潤連續兩年或三年下降。
儘管産能過剩嚴重,但化工産品進出口仍處於逆差。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我國化工産品出口總值為1378.8億美元,同期化工産品進口總值為1456.5億美元。
“出口主要是基礎化學原料等傳統産品,而進口則是精細化學品、合成材料等中高端産品,顯示行業結構轉型升級非常迫切。”祝昉説。
石化行業轉型升級正在推進。祝昉説,一些企業已經根據自身特點,制定了提質增效、新産品研發、展開差異化競爭的中長期規劃。
數據顯示,2015年合成材料,專用化學品、精細化學品等附加值較高的行業增加值增速明顯高於其他行業,顯示結構優化步伐在加快。
煉油行業的産能過剩調整也在穩步推進。2015年初,我國著手解決地方煉油企業的“油源”問題,允許符合條件的地方煉油廠在淘汰一定規模落後産能或建設一定規模儲氣設施的前提下使用進口原油。到目前為止,全國已有十余家地方煉油企業獲得原油進口權。
“長遠看,解決煉油行業産能過剩還是要上大壓小。”李壽生説,2016年將在嚴格審查並確保落後産能淘汰的基礎上,讓符合標準的地方煉油企業獲得原油進口權。
他説,2016年石油石化行業將努力提升和優化供給能力,千方百計開拓國外市場,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的步伐。“隨著宏觀需求穩步增長,預計行業價格總水準將觸底企穩,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將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