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漢堡峰會將為中歐共話雙邊熱點議題提供絕佳平臺
國際在線報道(駐德國記者 阮佳聞):第七屆“漢堡峰會:中國與歐洲相遇”將於11月23日、24日在德國漢堡舉行。
23日,為期兩天的第七屆“漢堡峰會:中國與歐洲相遇”將在德國港口城市漢堡舉行。從2004年至今,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漢堡峰會搭建起了一個中歐公開對話交流的平臺,對促進中歐友好關係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已經成為最重要的中歐經濟會議之一。
日前,峰會主辦方漢堡商會的國際部主任科琳娜·尼恩施塔特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專訪時介紹説,中國政府每次都派高級別的領導人與會,中國的溫家寶總理和李克強總理都曾出席漢堡峰會。而今年,漢堡商會很榮幸能夠迎來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女士作為嘉賓。科琳娜説:“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表現出對本屆漢堡峰會的高度重視,對此我們深表感謝。我覺得在23號,24號召開的峰會上有很多議題都非常令人期待。首先,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對歐洲企業來説,相應地調整自己在華投資的戰略就顯得尤為重要。與此同時,我們也很關注,中國政府將如何應對這種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其次,美國新總統的當選將對中國、對歐洲産生什麼樣的影響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話題。當然,歐洲企業對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將如何進一步發展以及自身如何更積極地加入到其中同樣很有興趣。”
科琳娜認為,當前的中國經濟因為“新常態”正在經歷轉型升級的階段;同樣的,歐洲經濟也由於英國的脫歐以及美國總統的換屆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依託漢堡峰會所搭建起的平臺,中歐雙方一方面能夠就經濟、政治領域交換看法,討論新形勢的應對之策,另一方面可以就中國力求在創新驅動戰略下實現經濟增長進行溝通。
此外,本屆漢堡峰會的熱點議題還將包括綠色發展、德國“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等。科琳娜説:“涉及到綠色經濟、環境污染、能源消耗等方面的話題也將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因為中國政府目前正積極推進這一領域的發展,而歐洲企業恰恰可以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接下來當然還有重中之重——創新。對於德國來説就是如何詮釋‘工業4.0’這個概念,那麼對於中國而言就是怎麼理解‘中國製造2025’,相信就這兩大戰略的解讀與會者可以碰撞出不少火花。另外,峰會也會討論中國在歐洲的投資以及歐洲企業進入中國市場方面的問題。”
中國在歐洲,尤其在德國的投資項目非常多。但近期,中國企業在德國的並購投資似乎總與負面新聞有關。10月27日,德國媒體報道稱,德國經濟部將進一步深入調查中資企業對德國照明企業歐司朗的收購計劃。這一消息引發了人們對於德國是不是故意阻礙中資企業投資的質疑。因為這已經不是中資企業第一次在德國遭遇阻力了。就在10月24日,德國政府撤回了中資對德國愛思強公司的收購批准。而此前,中國家電製造商美的提出40億歐元收購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30%以上的股份,也在德國引起強烈反響,出現了很多擔憂中國“買空德國”的聲音,甚至還遭到了部分德國官員的反對。對此,科琳娜表示,漢堡商會希望能夠通過這次峰會讓中方感受到,其實德國是非常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者的:“我很確定,大家會通過漢堡峰會認識到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投資在歐洲起到的是非常積極的作用。因為中國企業在並購之後不僅沒有大肆裁員,更是保留原有的品牌。長久以來,其實我們與中國投資者的合作都是非常順利和令人滿意的。而在本屆漢堡峰會上,來自德國企業的代表們也將現身説法,分享自己與中國投資者的成功合作經驗。”
科琳娜補充解釋道,如果涉及到安全或者軍事領域的內容,德國聯邦政府將對投資並購項目進行更為嚴格的審查。但這並不是針對來自中國的企業,而是適用於所有的海外投資者。借漢堡峰會的契機,雙方可以就雙向投資這一議題進行開誠布公的交流,以尋求更大範圍內和更大程度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