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治國理政新實踐·江蘇篇】把科教資源化為創新重要支撐

2016-11-20 21:10:54|來源:中國江蘇網|編輯:杜軍帥

  中國江蘇網訊 江蘇科教資源豐富,連續7年創新能力居全國省區首位,全省擁有普通高校141所,各具優勢與特色。正在召開的江蘇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如何充分挖掘和釋放江蘇豐富的科教資源,為全社會發動“創新”新引擎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也成為參會代表、尤其是來自高校的黨代表們熱議的話題。

  突出“互聯網+”思維,

  “校—鎮”聯盟空間巨大

  “當前,世界經濟正從‘全球生産網絡’向‘全球創新網絡’躍升。創新已成為支撐經濟中心轉移的動力源。科技創新和高端人才流向哪,發展的制高點和新動力就轉向哪。因此,融入全球創新網絡並承擔一定的功能,是城市和區域佔據新一輪競爭制高點的關鍵。而作為江蘇特色小鎮建設的亮點,大學-小鎮聯盟共建具有巨大的政策空間。”黨代表、蘇州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江涌的這一番話本身就極具創新的閃光點。他解釋説,“江蘇可以舉全省之力,將特色小鎮建設作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抓手,結合地方主導産業,圍繞體現國家戰略意圖和顛覆性技術的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智慧電網、大數據、智慧製造和機器人、新材料研發等領域,打造6-7個擁有標誌性成果和標誌性機構的創新型特色小鎮,使其儘快成為全球創新網絡中的節點,引領江蘇儘快融入國際創新網絡,獲取資源配置能力。”

  江涌代表認為,高校可以發揮學科與人才優勢,主動對接小鎮,組建各種形式的大學-小鎮聯盟。到2020年全國要建設1000個特色小鎮,江蘇可以建設100個左右的“校鎮”。高校以各自的優勢學科和專利群,主動融入特色小鎮的産業鏈,聯合組建創新型企業,打造小鎮主導産業。

  激活“基礎科研”創新因子

  推動“産學研用”體制創新

  最近幾天,南通大學一則科研成果引發全球關注:南通大學神經再生重點實驗室劉東課題組11月11日于在線出版的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細胞研究》上以Letter的形式發表研究論文,報告了他們將NgAgo基因技術用於斑馬魚的研究結果。這是自韓春雨之後,中國研究人員發表的有關NgAgo基因技術的第二篇學術論文。“我們為年輕研究人員團隊有這樣的研究成果而驕傲,這是聚力創新的最好體現,也是高校科研人員應該有的品質。李強同志在黨代會報告中説,要緊緊牽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作為來自高校的黨代表,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但同時也信心滿懷。”黨代表、南通大學黨委書記成長春説。

  成長春認為,地處中國沿江、沿海生産力佈局結合部的江蘇,應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國家戰略,加快形成與中上游優勢互補、協作互動的新格局,在推動橫貫東西、輻射南北、通江達海、經濟高效、生態良好的長江經濟帶協調性均衡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談到學校在江蘇“十三五”發展階段的目標和前景,他説,未來主要在兩方面雙輪驅動:一是在基礎研究方面做出更大貢獻,特別是在神經再生這個領域,南通大學的研究不僅是在國內,而且在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優勢,希望能夠出更多成果,引領這個學科發展;此外,在應用研究方面,如何在區域性創新體系中發揮我們應有作用,也是重中之重。

  用好智庫

  把創新資源變成現實生産力

  “科技創新是江蘇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江蘇科教優勢明顯,這是我省推進科技創新的最大資源。如何把眾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研究機構的作用充分發揮好,讓這些創新資源變成現實生産力,是未來的深刻課題。”黨代表、江蘇大學黨委書記袁壽其認為,“要把這些資源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的發明創造要主動對接企業和市場需求,企業家和各類研發組織要加強溝通對接,特別要運用好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這個載體,共同突破産業發展的技術瓶頸。”

  “智庫是一個國家‘軟實力’的核心組成部分。江蘇高校擁有龐大的人才隊伍、齊全的學科門類、深厚的學術積累,具備建設高端智庫的良好條件和獨特優勢。發揮高校智庫作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既是衡量高校綜合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水準的重要指標,更是高校自身的職責所在、使命所繫。”袁壽其代表説。

  袁壽其認為,發揮高校智庫作用,要明確功能定位。高校智庫應緊扣國家需求和社會問題,開展前瞻性、針對性、儲備性研究,也要創新體制機制。高校智庫要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和組織管理模式,促進跨學科、跨部門、跨地區的協同研究,激發智庫創新活力,有效提高研究工作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智庫本身要從“智”和“庫”這兩個字入手,不管是運營管理創新還是人才建設,最終是發揮智庫的平臺作用,吸引更多海內外人才集聚成“智”與“庫”。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沈崢嶸

標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