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中緬邊境難民實錄:槍聲中的童年

2016-11-23 14:04:49|來源:中青在線|編輯:賈雪靜

  

  嬌嬌和興興姐弟倆坐在畹町河邊玩耍,5米之外的鐵絲網和小河把他們跟對岸的武裝衝突隔開。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白皓/攝

  槍聲一直在響!

  9歲的嬌嬌嚇得越縮越緊,把頭死死埋在胸前,7歲的表弟興興捂著耳朵,眼睛緊閉,嘴裏大喊大叫,兩人把屋門反鎖起來,誰敲也不給開。

  臨近中午,父母打開了房門,姐弟倆跟著一家人越過畹町河,抵達雲南省瑞麗市畹町鎮。

  當天,中緬邊境緬方一側的九谷地區,地方武裝組織同政府軍發生激烈交火。姐弟倆和大約3000名邊境居民一起越過國界,成為難民。

  “幹什麼都行,只要不去打仗就行”

  姐弟倆的外婆説:“娃娃們聽著槍聲長大,讓人心疼。”

  11月22日上午,姐弟倆坐在畹町河邊玩耍,5米之外的鐵絲網和小河把他們跟對岸山間的武裝衝突隔開,不時傳來的槍聲不再讓他們顯得那麼害怕了。

  “真希望他們不要打槍。”興興騎在一條石凳上,眼睛望著河對岸的小平房,右手拿著小石頭不住地敲打左手握住的樹葉,直到樹葉完全爛掉。

  此時,姐弟倆本應都坐在教室裏上課,姐姐的緬語課成績很好,弟弟最喜歡上漢語課。姐弟倆不在一個區域上學,姐姐住校,每週回家一次,回家後會和弟弟一起看動畫片,姐姐喜歡“光頭強”,弟弟喜歡“喜羊羊”。兩人都愛吃麵條,長輩們每週末都會煮一大碗麵條,姐姐愛麻辣味,弟弟愛多放肉。

  緬北地區常常爆發的武裝衝突會成為學校裏時常議論的話題,姐弟倆在學校裏最喜歡的“遊戲”都是打架。“不是真打,就是這樣砍下去。”興興攤開手掌,彎起手臂朝自己的脖子揮去。他緊接著握緊拳頭,用力在眼前揮過,“打你的臉”。

  “嘿!”嬌嬌趕緊喝止弟弟的動作,“不許打臉,只能打身上。”

  “除了打架還有其他喜歡的遊戲嗎?”記者問。

  “沒有。”

  姐弟倆的回答幾乎異口同聲。

  “你們知道打仗意味著什麼嗎?”記者繼續追問。

  “不知道,但我看見過士兵,拿著槍。”興興説。今年年初,姐姐也在自己家的玉米地裏見過拿著槍的士兵,嚇得趕緊往家裏跑,把門反鎖。

  姐姐的夢想是長大後成為醫生,弟弟不知道自己以後想做什麼,“幹什麼都行,只要不去打仗就行”。

  “我找爸爸”

  同樣恨透了打仗的還有14歲的景習。原本坐在教室裏準備復習考試,得知老家動古附近武裝衝突升級的一剎那,這個讀初一的孩子立刻從褲兜裏掏出電話,迅速撥打父親的手機號碼。

  幾十秒過去了,無人接聽,幾分鐘過去了,電話一直處於忙音狀態。景習説,自己就想知道父母是不是安全的,但就是等不來這個消息。他不停地來回走動,急得不知道該怎麼辦,“不敢往壞處想”。

  終於,景習坐不住了,他衝出教室,一路狂奔到汽車站,連書包也沒有帶,平常走路差不多40分鐘的路程,他只花了20分鐘。

  喘著粗氣上了公共汽車後,他又掏出手機不停撥打父母的電話,依然無法接通。他直愣愣地盯著窗外嗖嗖往後退的大樹,“車開得好慢,就希望快一點。”

  景習越來越著急,眼淚流出來,又幹在臉上,一會兒又流出來,再幹在臉上。他漸漸感覺崩潰了,手機上的新聞信息顯示,現在的動古近乎成了一座空城,2000多名動古人涌入了一河之隔的芒海鎮。

  景習決定掉頭向中國出發,“爸爸媽媽一定在那裏”。

  身後的槍聲繼續響著,越來越密,還夾雜著炮聲,景習匯入了逃往中國境內的難民隊伍,穿越邊境抵達芒海鎮。

  走在芒海鎮的街上,景習逢人就問:請問安置點怎麼走?他幾乎一路小跑奔向難民臨時安置點,有人告訴他別害怕,槍打不過來,他總會回上一句:我找爸爸。

  在安置點裏,景習像瘋了一樣掀開一個個帳篷的門簾,叫著爸爸媽媽的名字,找遍了第一個安置點50多個帳篷,依然沒有發現父母的蹤跡,景習感覺,希望破滅了一半。

  他用最後的一點堅強跑到了芒海鎮第二個安置點,繼續一個帳篷一個帳篷地找,越來越急,越找不到感覺希望越小。快要絕望時,他看見了自己熟悉的小夥伴本華。

  “我看到你爸媽了,在附近的另一個地方。”聽到本華這句話,景習一屁股坐在泥土地上,開始呵呵地笑起來,“找到了,一家人還可以在一起。”

  “希望她們懂事以後活在不會打仗的地方”

  畹町鎮的難民臨時安置點裏,住著上百名和景習一樣的孩子。

  在安置點一角的廁所旁,有塊四五十平方米的空地,11月22日下午,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這塊空地旁看到,孩子們已三三兩兩結伴,幾個女孩子找了根繩子玩起了跳繩遊戲,調皮的男孩子玩起了地上的碎石,或者比賽衝上周圍的土堆。

  遠處時常響起的槍聲此時影響不了孩子們的玩心,只是有的孩子偶爾抬起頭,看看聲音傳來的方向。

  馬圖住的帳篷挨著這塊空地,她懷裏抱著4個月大的二女兒。兩天前,馬圖和丈夫趁著槍聲稍微稀疏的間隙,拿了幾件衣服,背起兩個女兒逃往畹町。

  “孩子餓了使勁哭,就停下來喂奶,我看著後面有沒有危險。”丈夫馬崗説,喂完奶趕緊向邊境跑,大女兒對槍聲感到好奇,以為是過年放炮了,還不住地拍手慶賀。

  馬崗的媽媽捨不得家裏的牲口和土地,留在家裏看家,臨走時,她對夫妻倆説:“讓孩子們安全。”

  大女兒的手臂很細,全身精瘦,喜歡趴在爸爸背上睡覺。為了讓妻子的奶水滿足小女兒的需要,馬崗總是背著大女兒到處找湯,他感覺臨時安置點提供的免費湯油水不夠,就走到安置點3公里外的小餐館裏買了份骨頭湯。

  每次出去買湯,個子不高的他都把腰彎到近乎60度,走著走著,大女兒就在背上睡著了。返回時,他一手提著湯,一手扶著背上的女兒。

  “大女兒保證一日三餐,小女兒保證有奶喝,就是這幾天的目標。”馬崗説。

  馬崗不知道衝突還會持續多久,只聽説對立局勢還在升級,今年曾經有一些士兵闖進他的家,把槍隨意地扔在桌子上和地上,大女兒像知道這些“鐵傢夥”的威力一樣,不敢靠近,甚至不敢湊過去看一眼。士兵們沒有搞什麼破壞,自己支起鍋,煮了米飯和帶來的菜,吃完就離開了。

  馬崗説,自己這輩子肯定不會去當兵,就想守著兩個女兒,看她們長大,“希望她們懂事以後活在不會打仗的地方。”

  四年級的金成希望不再打仗的原因是他想回教室參加考試。按照計劃,11月21日是他參加英語考試的日子,考試結束後還有一個10天的假期,他已經計劃好了去另一個區域陪奶奶生活一段時間。

  “飛機來轟炸過,不敢在村裏裏亂走。”穿著一套黑色小西裝的金成感覺自己“跑啊跑啊跑”,就這麼跑過了邊境線,什麼東西都沒帶。

  這一天,金成除了坐在田坎上觀察對岸的情況,就是躺在安置點的帳篷裏,“不知道什麼時候打完,什麼時候才能回去”。

  在安置點裏生活了兩天的16歲小良則擔心,自己這個年齡了,回去之後會被抓丁充軍,“聽説10歲以上就抓”。

  “上戰場會意味著什麼?”記者問。

  “死。”小良説。

  (原標題:中緬邊境難民實錄:槍聲中的童年)

標簽:緬北交火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