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推進中醫藥標準國際化 加快建設中醫藥海外中心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徐婷):2016年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14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會上表示,未來,中國將全力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拓寬服務領域,推進中醫藥標準國際化,加快建設中醫藥海外中心,實現服務當地,互利共贏,“中醫藥從神農嘗百草開始,在幾千年的發展中積累了大量臨床經驗,對於自然資源的藥用價值已經有所整理歸納。通過繼承發揚,發掘提高,一定會有所發現,有所創新,從而造福人類。”
這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屠呦呦研究員在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時,在瑞典發表演講時所説的一段話。這位中國女藥學家不僅實現了中國本土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零的突破,也讓國內外對中醫藥的關注度更上一層樓。
1月14日,中國國家衛計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回顧過去五年中醫藥發展時表示,“十二五”時期是中醫藥發展進程中規劃目標最好、服務能力提升最快、人民群眾受益最多的五年。王國強説,中醫藥以較低的成本獲得了較高的收益,放大了醫改惠民的效果,“2014年,中醫醫院總診療人次達5.3億,比‘十一五’末增加1.7億人次,增幅達47.2%,佔醫院總診療人次的17.9%。門診次均費用、住院人均費用分別比綜合性醫院低12%和24%。”
有評論認為,中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簡單複製西方國家“高投入”的醫藥衛生體制很難走通,要以較低成本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既要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又要在疾病診療過程中有效控製成本,而中醫藥具有注重“治未病”的理念,可以在中國醫改發展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記者發現,近年來,中國歷次突發事件衛生應急和重大傳染病防治中,都有中醫藥工作者的大力參與。通過中醫藥的早期全程參與、中西醫結合,有效地減少了重症病例發生率和死亡率。與此同時,中醫藥的海外發展也開闢了新空間,並也加快了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佈局。
2015年6月,捷克首家中國-捷克中醫中心在赫拉德茨-克拉洛韋醫院揭牌,成為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以來首個衛生合作項目。也是在同一年,中國-中東歐國家衛生部長論壇、中阿衛生論壇設立中醫藥專題,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介中醫藥。
據悉,目前,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與外國政府及國際組織簽訂的中醫藥合作協議達86項,“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已有9個國家建立了中醫中心,並建有7所中醫孔子學院。
王國強表示,2016年,中國仍將全力推動中醫藥海外發展,做好戰略佈局,拓寬服務領域,講好中醫故事,加快建設中醫藥海外中心。同時,要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並充分利用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標準化組織等平臺,推進中醫藥標準國際化,“要加快建設中醫藥海外中心,堅持政府支持、民間運作,堅持服務當地、互利共贏,以提供健康服務為主體,探索建設新模式、運行新機制。要大力發展中醫藥服務貿易,以國際市場需求為導向,實施多元化發展策略,建設一批服務貿易示範機構,逐步建立中醫藥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和國際行銷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