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眾創空間已超1.6萬家 專家:"雙創"政策需更接地氣
原標題:中國眾創空間數量已超1.6萬家 專家建議“雙創”政策需更接地氣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在經濟新常態下,為了打造發展的新引擎,中國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措施,多層次、普惠性政策扶持體系正不斷形成,喚起了廣大民眾的創業、創新熱情,各地眾創空間數量超過了1.6萬家。不過,在創業浪潮中也有泡沫,以及“眾創空間”遍地開花卻同質化、協作不足等問題。
在日前舉行第19次文津圓桌論壇上,來自政企學研界的代表就“雙創”政策與創新創業熱潮主題進行了熱烈探討。會上,國家發改委就業與收入分配司司長蒲宇飛表示,當前中國正在興起的創業浪潮有兩股支撐的力量,分別是創業者的乘勢而起,和政府謀勢而動,“2015年11月份,(我國新增)工商註冊登記戶數達到1321多萬,其中企業385.9萬,平均每天登記註冊是1.17萬。這樣的數據充分説明瞭我們降門檻、清障礙的作用,也表明瞭政府提供的政策支撐,確實是更精準、更系統,也更有力。”
不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在創業浪潮中也存在不少泡沫。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博士、“i美”APP創始人顏薇告訴記者:“當我開始招人的時候,我根本招不到人,為什麼,因為在半年前,做IOS和安卓端的人才非常緊缺,薪資非常高。可是到現在我可以以極低的薪資招收到這樣的人。因為我知道到年底,很多這樣的公司已經倒閉了,這些很多是90後的創業者。”
顏薇認為,創業並不適合所有人,創業應當是高品質和理性創業,創業者需要有資源、行業經驗積累,才有可能在殘酷的競爭中生存。顏薇還表示,當前投資人也普遍存在浮躁現象,“有些資本進來希望趕緊有效益,趕緊進A輪,B輪它好退出來。但對企業是毀滅性打擊,政府能否設立一個引導基金,對那些具備一定行業技術、經驗和資源的團隊進行扶持。”
説到扶持,近年來,中國各級政府在政策引導、平臺搭建、環境營造等領域做了不少工作。其中,幫扶小微企業的眾創空間遍地開花,為創業者在場地、資金等提供了諸多便利。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中國的眾創空間數量達到1.6萬家。不過,眾創空間爆發的背後,也存在服務品質參差不齊、同質化等問題。蒲宇飛建議説:“第一是創業平臺不能打亂仗,不能七八個部門搭建各自平臺,互相搶資源,還是要整合平台資源。怎麼整合,一個是高端+低端平臺,二是綜合平臺+專業平臺。綜合平臺是園區,專業平臺就是特色的創業生態系統,比如圍繞文化和科技,形成一些平臺特色的系統。第二要注意的是差別化。所以下一步創業平臺通過高低端、綜合和專業的組合,對不同的創業者提供好差別化服務。”
採訪期間,有企業負責人建議,政府在加大簡政放權力度的同時,還要做好市場引導,抓好政策的落實,讓幫扶專項資金的投入更接地氣。湖北視紀印象科技股份公司CEO林際軍告訴記者:“特別是每年我報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的時候,我特別討厭一個規定,明文規定要找一些高校的教授作為項目帶頭人,其實是在誤導企業和阻礙企業自主創新,有好幾次項目要找高校教授,和他們談,先簽合同20%的凈利潤拿走,還有的教授獅子大開口,我跟很多高校教授接觸,很多都是生意人,問題是沒有這些教授就沒有辦法申報的資格,説到這些意思就是標準不接地氣,影響企業做事情。”
對此,南開大學商學院、創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張玉利建議,推進“雙創”,政府部門需補好三個方面的短板:“第一是對中央政策和文件精神的理解和執行還存在簡單和片面化的情況;第二對雙創作為改革突破口的功能,沒有發揮好,甚至行動緩慢;第三政府只是把自己定位於創業的幫扶者,沒有融入到創業生態系統當中,有種局外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