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扶貧職務犯罪查辦1623人 "最後一公里"發案突出

2016-12-14 13:47:53|來源:新華網|編輯:谷士欣

  編前語:2016年,中國政法機關步步為營、節節推進,積極回應百姓關切,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按下“快進鍵”。本網推出“厲害了,word‘政法哥’”法治年終系列報道,專訪了中央政法委、最高法、最高檢和公安部相關部門負責人,對2016年我國法治領域進展以及明年工作重點進行權威解讀。

最高檢反貪總局四局局長宋寒松(資料照片)

  新華網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 于子茹 盧俊宇)為有效懲治和預防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從今年開始,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國務院扶貧辦共同開展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工作。近一年來,檢察機關取得了何種成效,未來如何加大查處力度,新華網記者近日專訪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四局局長宋寒松。

  今年前十月全國檢察機關查辦扶貧領域職務犯罪1623人

  新華網:今年,最高檢和國務院扶貧辦聯合部署開展為期5年的集中整治和加強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專項工作,請您介紹一下都取得哪些重要進展。

  宋寒松:近一年來,我們立足職能,堅持精準打擊、精準預防、精準監督,把扶貧專項工作作為檢察機關服務黨和國家大局的大事來抓,積極謀劃、強化措施、力求實效,專項工作取得了扎紮實實的成果。

  ——專項查案工作成效明顯

  針對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涉及領域環節多且行業、系統特點較為突出的實際,堅持抓系統、系統抓,把開展“小專項”作為扶貧專項工作的關鍵和重點,在易地搬遷、整村推進、土地整理、危房改造、義務教育、資金補貼等領域和環節,組織開展“小專項”辦案工作,立案查辦了一批扶貧重點崗位、重點環節、重點人員的職務犯罪案件,有效遏制了職務犯罪多發態勢,有力帶動了扶貧專項工作的深入開展。今年1至10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查辦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案件1623人,同比上升94.6%;偵查終結1147人,同比上升67.7%。最高檢向全國通了報十三起扶貧領域典型職務犯罪案件,形成了有力震懾。

  ——警示宣傳教育深入人心

  為加強警示教育,深化法治宣傳,最高檢從今年7月起在全國檢察機關部署開展了“精準扶貧、廉潔為民”百日專題警示宣傳教育基層行活動,並與國務院扶貧辦在河南省新縣共同舉行基層行活動啟動儀式。活動啟動後,各地堅持扶貧資金項目到哪,法律政策就宣傳到哪,警示教育就跟進到哪,面向貧困地區、面向基層、面向扶貧隊伍、面向人民群眾,迅速掀起警示宣傳教育的高潮,在短時間內有力提高了扶貧專項工作的社會認知度、影響力和支持度,為專項工作的深入開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如貴州省檢察院開展“百院千警,保民促廉”宣傳活動,全省三級檢察機關100個檢察院2269名檢察幹警,深入100個鄉、鎮同步開展宣傳活動。

  ——扶貧領域精準監督穩步推進

  全國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監督職能,重點加強對扶貧信息公開公示的監督,有效倒逼各部門、鄉鎮、村組更到位、更精準、更全面、更公正的落實扶貧政策,以法律監督推進民主監督。如廣西自治區檢察機關對全區150余項惠農扶貧資金項目逐一開啟“小專題”精細預防,在扶貧、農業、水利、林業、交通等24個惠農扶貧部門排查職務犯罪風險點,提出對策建議89條,推動惠農扶貧有關部門開展專項整改檢查63次,完善制度30余項,築牢了惠農扶貧資金“安全網”。

  ——扶貧領域基礎信息共享取得突破性進展

  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在下達2016年度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計劃中,把向檢察機關通報資金計劃和項目安排列為重要內容。各級檢察機關主動加強與扶貧部門聯繫,通過專項聯網、網絡查詢授權、信息通報等機制,及時了解掌握扶貧政策項目名稱、政策依據、補貼標準、資金總量、資金流向、責任單位等信息,特別是通過對扶貧資金項目信息的實際比對和數據分析,發現了一批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案件線索和管理上的漏洞,為開展懲治和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提供了重要依據。如甘肅省檢察院分別與22個省直涉農部門聯繫,收集匯總了2014年至2016年合計1359億元,涉及8類、56個分項、114個子項的涉農扶貧政策及資金底數清單,形成了《甘肅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統計表(第四版)》,打牢了專項工作基礎。

  ——扶貧專項工作的群眾基礎得到夯實

  各地檢察機關在專項工作中始終注意貫徹群眾路線,依託鄉鎮檢察室,在貧困鄉鎮、村組普遍建立檢察聯絡室,推行檢察官聯繫貧困村制度,聘請駐村工作隊隊員或第一書記擔任檢察聯絡員,使檢察機關的扶貧專項工作與人民群眾得到有機結合,形成懲治和預防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的合力。如廣東省檢察院聘任267名檢察機關的鎮街檢察室主任和扶貧部門駐鎮村第一書記為“扶貧開發廉政監督員”,實現了派駐檢察院、鄉鎮檢察聯絡室、村組檢察聯絡員“三級聯動”法律監督網絡全覆蓋。

  涉農領域的職務犯罪多發在縣鄉村三級 作案手段多樣

  新華網:今年查辦的這些涉農扶貧領域的腐敗案件,都有哪些特點?

  宋寒松:從專項工作開展的情況看,當前涉農扶貧領域的職務犯罪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最後一公里”發案突出

  就是這類職務犯罪案件多發生在縣、鄉、村三級,涉案人員包括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村會計、村出納等“兩委”成員和村民組長等村組幹部,鄉鎮站所工作人員和部分縣級職能部門工作人員,科級以下工作人員和村組幹部佔了較大比例。無論是人員還是單位都處於扶貧資金的使用、發放末端。如河南省檢察機關2010年至2015年共查辦資金髮放末端的犯罪案件1458件,佔涉農扶貧職務犯罪總數的58.5%;在其查辦的4064名涉農扶貧領域涉案人員中,農村基層組織人員2189人,佔53.9%;鄉鎮站所工作人員762人,佔18.8%。

  ——作案手段多樣

  主要有這樣幾種:一是隱瞞政策,暗箱操作。由於惠農項目、資金落實方式各異,有些新增項目宣傳不夠,農民了解政策渠道有限,個別人員暗箱操作,以發補助、獎金的名義,將公款私分,導致農民無法或不能足額領到補助金。二是私自截留,挪作他用。由於涉農扶貧資金投入渠道多,資金流轉涉及縣、鄉、鎮、村,有的人員利用管理、分配、發放資金的職務便利,私自截留,或公款私存套取利息,或借給他人獲取非法利益。三是弄虛作假,冒領侵吞。就是直接用虛造報表、偽造簽字、欺騙審批等方式,虛列、虛增開支,冒領扶貧款佔為己有。四是以權謀私,索賄受賄。一些資金或項目的負責人、經辦人利用掌握保管、審批、分配發放資金的權力,借機向有關項目單位或個人索賄受賄。在這些犯罪中,貪污侵吞類型的犯罪最為常見和突出,2016年1至10月,全國檢察機關共在涉農和扶貧領域查辦貪污犯罪8888人,佔該領域職務犯罪涉案總人數的65.7%。

  ——單次案值小、作案頻次高

  一些人為掩蓋罪行、逃避處罰,便採取螞蟻搬家的方法,從貪佔小利開始,接二連三持續作案,每次作案數額不高,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作案時間持續數年,甚至十年以上。如河南省范縣陸集鄉某村支書楊某、村主任朱某、會計楊某,在長達13年的時間裏,以各自家人的名義,虛報套取退耕還林補貼款達18萬餘元。福建某縣庫區移民開發局副局長程某某在7年期間,共收受19人給予的賄賂46次,總額為20余萬元,平均每次收受金額不到5000元。

  ——窩案串案比較嚴重

  扶貧資金項目涉及領域廣、鏈條長、部門多。一些涉農扶貧的職能部門與使用單位之間、國家工作人員與申請人之間、村委成員之間等等相互勾結、團夥作案,“抱團”腐敗,共同犯罪,大肆侵吞挪用國家涉農扶貧的政策性補貼和專項資金。這一領域職務犯罪的查處,往往是突破一案,帶出一串,端掉一窩。如江蘇省泗陽縣盧集鎮某村主任王某某、計生主任海某某、徐莊組組長潘某某共同串通,在協助盧集鎮政府發放扶貧種羊過程中,將未被貧困戶領養的134隻羊佔為己有。

  進一步加大查辦扶貧領域職務犯罪力度 有案必辦有腐必肅

  新華網:針對懲治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檢察機關明年的工作重點是什麼?

  宋寒松:2017年,我們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高檢院關於服務保障扶貧開發的決策部署,按照扶貧專項工作方案的要求,加強與國務院扶貧辦的聯繫溝通,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持續發力,進一步加大查辦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的力度,為保障脫貧攻堅戰略順利實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在具體措施上,一是深挖線索不遺漏。加強對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線索的系統排查、集中研判、統一管理,在扶貧重點省份檢察院建立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案件線索信息庫,定期組織對線索進行排查清理,確保有案必辦、有腐必肅。二是強化督導促幹勁。建立查辦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案件通報制度,掛牌督辦一批重大典型案件線索,開展扶貧領域職務犯罪精品案件評比,促進辦案工作向縱深發展。三是突出重點求突破。把開展“小專項”作為扶貧專項工作的關鍵,在易地搬遷、産業扶貧、整村推進、土地整理、危房改造、義務教育、資金補貼等重點領域和環節,適時組織開展“小專項”,帶動扶貧領域辦案工作深入開展。四是典型通報顯震懾。對各地查辦的扶貧領域職務犯罪案件進行篩選,及時向社會公開通報,形成持續震懾,發揮查辦案件的特殊警示作用。五是開拓領域全覆蓋。部署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中的查辦職務犯罪工作,消滅查案空白領域、空白地帶,促進對扶貧資金項目的全面監管。同時,我們還將結合辦案,進一步加強扶貧領域的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深化扶貧領域警示宣傳教育基層行活動,對重大扶貧項目進行掛牌督辦,開展預防監督,積極推進扶貧領域反腐倡廉建設,使扶貧專項工作深入有效開展。

  原標題:最高檢:今年共查辦扶貧職務犯罪1623人“最後一公里”發案突出

標簽:反腐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