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別擔心過頭了 油價下跌非中國之過

2016-01-22 11:18:20|來源:環球時報|編輯:王濤

  原標題:美媒:別擔心過頭了 油價下跌非中國之過

  美國《外交政策》網站1月20日文章,原題:油價下跌不能怪中國 中國的經濟放緩攪動世界各地的股票和大宗商品市場,許多交易者指責是北京造成油價暴跌。但他們錯了:2015年中國的石油消費量創歷史新高,中國對石油的持續需求是慘淡市場的罕見亮點。能源分析師邁克爾·梅丹説:“人們對中國擔心過頭了。”

  投資者害怕,作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的中國會遭遇硬著陸。去年中國GDP增長率降至25年最低的6.9%。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援引中國經濟數據,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測下調。

  悲觀情緒也影響到石油市場。週三早些時候,紐約和倫敦原油價格分別大跌7%和5%,現在油價每桶約28美元,比2014年夏季最高價位下降約75%。

  石油直線下跌,因為市場仍然供應過量——歐佩克國家和俄羅斯仍在不停地生産石油——對伊朗解除制裁很快會使更多過剩的原油充斥市場。

  中國經濟放緩也刺激了石油“熊市”。當世界最大石油進口國經濟減速至二三十年中最低時,外界自然會認為它對石油的需求也會下降。

  但事實不然。儘管去年全年中國經濟遇阻,石油消耗量卻創下歷史新高。即使2016年不像去年一樣增長強勁,至少也會保持增長勢頭。歐佩克和國際能源署預計今年中國石油需求增長約3%。換言之,當所謂的中國經濟崩盤的警鐘敲響時,該國每天消耗的石油比2014年飛速增長時期多100萬桶。

  對於中國來説,重要的不是年增長率從9%減慢到6%或7%,而是從出口型重工業驅動向服務業和內需驅動轉變。這種轉變對礦産等大宗商品的供應國産生巨大影響,也抑制了中國對一些石油産品如柴油的需求,但中産階級對石油産品的消費需求卻持續火熱。

  去年中國的汽油需求增加近9%,受中國政府的減稅措施鼓勵,2015年中國轎車銷量增長逾7%。無獨有偶,去年中國飛機燃油消耗量上升15%,其他石油産品如液化天然氣也在穩步增長。在中國,液化天然氣被用於供暖、工業和石化。

  最主要的是,中國仍在充實石油戰略儲備,利用去年以來油價走低的機會擴充相當於富國積累幾十年的石油儲備。(作者基斯·約翰遜,汪析譯)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