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新聞>>滾動>>正文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穩中求進不僅對中國有利,對全球也是重要貢獻

2016-12-20 18:00:35|來源:光明網|編輯:杜軍帥

  編者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出席會議併發表重要講話。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絡評論工作局指導,光明網出品的【學習時刻】欄目,今天連線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請他談談如何理解會議提出的“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小編手記

  談起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胡鞍鋼感觸良多。“這次會議內容既關注國家發展,也影響個人生活。”

  “這次會議穩字當頭,提出把'穩中求進'作為發展的原則與方法論,標誌著我們粗放發展模式的轉變,更加注重發展品質。”

  “會議還提出要推動養老保險制度、穩妥推進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這些都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事,就是要讓人民的生活越過越好。”

  訪談實錄

  歡迎大家來到光明網《學習時刻》,我是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的院長胡鞍鋼。今天我就為何中國經濟巨輪要穩中求進做一個簡要的説明。

  只有穩中求進,才能保住增長底線,確保巨輪不偏航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加明確了穩中求進不僅是總基調,還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搞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今年按照購買力評價方法,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按照匯率法,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巨輪,為什麼要穩中求進,或者如何穩中求進?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了穩增長。這幾年,世界出現了逆全球化,突出表現為全球的貿易總額佔全球GDP總量從2008年至今持續下降。因此在這樣一個世界經濟低迷、世界全球化逆轉的大背景下,只有穩中求進,才能使航向不偏離我們的預期目標,同時也能保住我們的增長底線。這個增長底線就是6.5%以上,只要保持這個增長率,到2020年就會實現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穩中求進不僅對中國有利,對全球也是一個重大的貢獻

  中國經濟發展的平穩,不僅對我們中國是有利的,對全球也是一個重大的貢獻。中國的經濟對世界新增GDP的貢獻率大約是30%甚至1/3,全世界都在關注中國經濟巨輪如何能夠做到行穩致遠。由此我們知道,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定,特別是保增長、調結構,將會創造一個良好的基礎。因為經濟增長率下行,可以使大量的資源成本、生態成本、環境成本大幅度下降。選擇6.5%增長的底線,也是出於對這一方面的考慮。事實上中國的宏觀經濟目標,已經突破了其它國家一般意義上的五大目標,比如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失業率、國際收支平衡以及財政赤字,實際上還包括了居民收入增長率、城鎮創造新增就業崗位,這是其它國家所沒有的。此外還有最重要的一個目標是節能減排,如果按照這樣的一個發展方式和轉型,中國不僅可以保持較高的增長,同時還能使我們的生態成本大幅度下降。

  2016年中國實現了良好的開局,也是“十三五”規劃的良好開局,最大的亮點就是中國提前4年實現了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所提出的GDP翻兩番的目標,估計到2016年中國的GDP相當於2000年的4.2倍。那麼2017年最大亮點是什麼呢?就是有可能我們在2017年實現十七大報告所提出的,人均GDP翻兩番的目標,為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到2020年實現兩類翻一番即人均GDP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相對2010年翻一番奠定了基礎。我們期待著中國作為世界經濟巨輪繼續行穩而致遠。

  (光明網記者張鑫 李澍 陳城整理 剪輯:趙偉露)

  (原標題: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穩中求進不僅對中國有利,對全球也是重要貢獻)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