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做"中國青年好網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青年是網民的主體,是網絡文明建設的有生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並號召廣大團員青年爭當“中國好網民”,為構建清朗網絡空間發揮積極作用。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共青團中央、中央網信辦聯合發起爭做“中國青年好網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廣大青年積極響應,在互聯網上傳播正能量、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參與網絡治理及安全維護、編創優秀網絡文化産品、普及網絡素養教育,持續掀起弘揚主旋律熱潮。
正能量傳播 從線上到線下
網名為“麻蛇”的林超是個軍事迷,喜歡畫畫。
剛到福建時,林超聽不懂閩南語,互聯網成了他唯一的交流平臺。他發現一件奇怪的事情——線上和線下的中國基本上是兩個世界。
林超想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改變現狀。他決定把幾年前創作的一部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的軍事題材漫畫改編成動畫,把青年在課本裏學過卻又遺忘的那些事情用一種全新的、能夠打動人的方式重新呈現。
做動畫需要錢,可投資人一聽這部動畫是弘揚正能量的,立馬就搖頭表示沒興趣。
宣傳正能量就這麼難嗎?即使“第一次感受到了全世界都不站在你這一邊的孤獨”,林超依然沒有放棄,他最終找到了願意出錢的投資人,雖然估值“少得可憐”。
終於,《那年那兔那些事兒》在網上與青年見面,刷爆了大家的微博和朋友圈。看到彈幕上如潮的好評,林超提著的心總算放了下來。他在動畫結尾寫下“幸福,並感激著”,提醒青年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是免費得來的,要懂得感恩,懂得幸福。
南開大學本科生宋任遠則通過農夢成真公益創業項目解決了農産品滯銷問題。農夢成真通過構築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形成産地直銷模式,實現農民與消費者的直接對接。
2015年年底的一個下午,農夢成真團隊接到來自天津市薊縣果農的求助電話,因為收購商有變化,大量蘋果成熟後卻沒有銷路。團隊成員當即下鄉考察,發起了助力薊縣果農的活動,幫助果農售出幾十萬斤蘋果。
緊接著,農夢團隊又接到山西呂梁臨縣棗農的求助——因為地處大山深處,交通不便,紅棗滯銷無人收購,棗農無奈只能拿來喂牛羊。農夢成真團隊于2016年1月11號發起了助力山西棗農的活動,得到了全國各地網友的熱烈響應,40小時內,收到了近1000萬元訂單。
在幫助農民解決燃眉之急的同時,農夢成真還與全國各高校合作,廣泛開展“讓青春去遠行”社會實踐活動,匯聚有志於改善農村現狀的大學生,組建社會實踐隊伍,並在各地建立農夢聯絡站,形成信息交流、資源流動的網絡。
保障網絡安全 維護祖國尊嚴
從穿上警服的那天起,武漢市公安局網絡安全保衛支隊二大隊民警張斌的心就和維護網絡安全的職責緊緊聯繫在一起。他是奮戰在打擊網絡犯罪一線的民警代表,被大家親切稱為“防詐騙哥”。
迄今為止,張斌已經參與破獲了網絡詐騙案件200余起。他深知,對於侵害人民群眾財産安全的網絡犯罪,“積極預防”應該放在與“破案打擊”同等甚至更重要的位置。因此,他常常深入到學校、社區街道等,為學生、離退休老年人等重點群體宣講預防詐騙和安全上網的常識。幾年下來,張斌和同事們的腳步遍佈了武漢三鎮,為廣大群眾的財産安全撐起了一把保護傘。
2015年4月,加多寶與網絡“大V”@作業本在網上以侮辱烈士邱少雲的方式進行惡意行銷。作為中國7億網民中的普通一員,王銀川以共青團幹部的身份勇敢發聲。此後,他積極在網絡上發帖發文,參與辟謠,傳遞真相,弘揚正能量,抵制假惡醜,得到網友大量轉發和點讚。
如今,他依舊在基層崗位上默默耕耘,同時在網絡上積極發聲,傳遞正能量。“我個人非常看好90後、00後這代人,他們成長的環境是蒸蒸日上的中國,他們的血液裏流淌的就是蓬勃的朝氣、濃郁的正能量。也許青年學生會被某些新鮮的言論蒙蔽一時,但是他們的知識更新速度很快,資訊來源極廣,那些單薄的謠言遲早會被擊破。”王銀川説。
青年學者饒謹是第十二屆全國青聯委員,也是2008年全球華人保護奧運火炬、糾正西方媒體不實報道的“反CNN運動”發起者。
作為知名青年網民代表,饒謹曾接受上百家國內外知名媒體的採訪。他始終以一個中國青年的視角向世界客觀介紹中國,表達獨立思考的聲音,捍衛中國利益,在中西方輿論相互碰撞的風口浪尖,發出了反對西方中心主義和西方霸權、倡導世界各民族和國家相互尊重和平等交流的時代強音。
作為策劃人和製片人,饒謹還主持推出了一系列新愛國主義網絡文化作品。2015年起,他配合團中央宣傳部推出了《青年網絡公開課》系列網絡講座,以“解青年之惑、樹文化自信、走中國道路”為宗旨,邀請各領域知名的專家學者進行演講並做精良的視頻包裝,一經推出便引發熱烈反響,系列視頻總傳播量超過22億,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共青團帶頭引領 匯聚青年好聲音
2011年,發現微博有“成為最火社交平臺”的勢頭,福建師範大學團委書記陳志勇率先實名註冊微博,開始嘗試用“新手段”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起初,他的微博下“罵聲一片”。後來他開始關注熱門話題,學年輕人説話,組建核心團隊,有組織、有策劃地在網上聯動發聲。如今,他已是一名擁有24萬多粉絲的教育“大V”。
網絡技術日新月異,“起床玩微博,睡前聊微信,餓了上美團,不懂找百度”已成為大學生的生活常態。於是,陳志勇提出了“五微五陣地”網絡育人構想,構建了集微博、微信、QQ、易班和直播等於一體的覆蓋校、院、年級、班級和包括各學生社團、各職能部門在內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媒體育人平臺,並經過廣泛徵集、討論,設計了“福師大小葵”這一校園“網紅”。陳志勇還帶領團隊開發了“小葵説經典”“小葵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小葵説兩學一做進行時”等8大系列共560多件集思想性、教育性、傳播性為一體的校園網絡文化産品。
網絡時代,信息呈裂變式傳播,負面輿情如果任其發酵,就會不可收拾。對此,福州師範大學專門成立了小葵輿情分析團隊,及時疏導可能擴大的苗頭性事件。一次,團隊監測到一條微博稱當晚十點左右一名女生在校園內被兩名陌生男子帶走,轉發量達到1600多次。團隊成員立刻行動,很快斷定為虛假消息。小葵馬上發文辟謠,微博統一發聲,網絡謠言可能引發的一次恐慌事件得以平息。
近年來,各級團組織和網信部門採取多種舉措積極推動團員青年成為有高度的網絡安全意識、有文明的網絡素養、有守法的行為習慣、有必備的防護技能的“中國青年好網民”,成效明顯。團山東省委與省內外網絡正能量“大V”、知名博主、專家與展開密切互動,共同策劃開展大量正面宣傳活動,一批像“呆萌小奔”“團委小博哥”等新生代正能量網友嶄露頭角。團浙江省委著力培育青年網絡“大V”,培育青少年小小好網民,還培育了“青春浙江”粉絲團,落實“青年找團”的服務方式。團廣東省委建成廣東青年輿情系統,組建“辟謠特工隊”,團結了一大批正能量青年好網民。
共青團中央更是著力重點打造有思想、有態度的共青團“雙微”矩陣,持續加強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團屬網站建設,成立了共青團中央新媒體中心,同時持續推進以“青年好聲音”系列網絡文化行動和青年網絡文明志願行動為統領的系列主題網絡活動。“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主題活動,吸引102萬青年主動秀出自己對價值觀的理解和感悟,話題總閱讀量超過4億人次;“我和國旗合個影”主題活動,吸引40萬青年曬出和國旗的合影,總閱讀量超過5.3億人次;“陽光跟帖”行動,邀請TFBoys、梁植等青少年偶像參與,廣泛倡導文明上網、理性發聲,總閱讀量超過1.2億人次,114.5萬人在網上承諾成為陽光志願者……
清朗網絡,青年力量。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爭做“中國青年好網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青年將加入在網上傳播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的行列,用向上向善、生動感人的青春故事,書寫捍衛網絡安全、建設網絡晴空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