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低油價:專家認為低油價對中國既有利好也有衝擊

2016-01-27 13:36:10|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近年來,被稱作是“黑色黃金”的石油備受各方關注。石油價格像坐過山車一樣經歷了巨大波動,曾一度衝上147.5美元/桶超級高位的布倫特原油,又跌破了30美元/桶。那麼,未來油價走勢會如何?低油價時代對中國各行各業又有何利好和衝擊?

  當前,國際油價持續低迷,國際石油巨頭虧損,國內的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海油“三巨頭”也遭遇利潤大幅下滑的嚴峻局面。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未來較長一段時期,油價仍將在40美元左右的低位徘徊。

  究其原因,除了當前全球經濟低迷,需求放緩,美國頁巖氣革命使原油供應能力不斷提升、歐佩克卡特爾機制破壞、地緣政治矛盾等因素外,金銀島資訊副總裁兼石油經濟首席研究員鐘健認為,石油的金融屬性因素也至關重要,“金融屬性為什麼會造成(油價)大幅下跌,是有這樣一個背景,美國的金融監管政策正在不斷強化,其中有個政策叫沃克爾規則,它要求各大投行和金融機構,要在2017年7月份以前,全部撤出自營交易。所謂的自營交易就是不能再從事比如石油期貨這種類似衍生品的交易,所以這個法案規則影響下,原來攜帶大量資金的銀行和金融機構正在從石油期貨市場中撤出,他們撤的時候伴隨著過去的投機和金融泡沫被擠掉,這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還有一年甚至一年半的時間,油價將在40美元上下徘徊。”

  那麼,低油價將會給中國經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分析認為,低油價是一把雙刃劍,但利大於弊。受其影響,中國製造業、交通運輸業、農業等多個行業生産成本降低,企業盈利能力增強;同時居民汽車消費能力提高,為交通出行、旅遊等服務業帶來商機。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分析説:“油價走低可以大幅降低我們原油的進口成本,改善我們原油的貿易條件,擴大原油方面的貿易順差。第二,實際上油價地位也是有助於我們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比如現在持續的成品油價格下調,首先使得普通的消費者能直接受益,實際上相當於給予消費者補貼,等於增加他的實際收入,擴大消費能力,使得企業降低各項和石油有關的生産成本,降低成本意味著增加這方面的盈利,無論是對消費和企業來講都使産出增加,有助於減緩經濟下行壓力。第三會促進和能源有關的兩頭在外的産業加快轉型,推動過剩産能轉移,加快國際産能合作等。”

  而硬幣的另一面,油價下跌也使得傳統能源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空影響,其中以採掘業佔比較大的企業首當其衝。比如中石油的油品採掘業務佔比高達30%以上,原油價格走低,勢必對其上游開採業務的經營利潤産生負面影響。

  記者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家中國石油巨頭的2015年工作總結中不難發現,降投資、控成本、調薪酬、謀創新等成為了共同的應對舉措。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表示:“石化行業現在確實挑戰很大,一方面它們的投資在減少,他們在石油開發勘探方面的投入明顯在減少;另一方面,油田的員工就業都出現了問題。”

  此外,國際油價持續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産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不利於能源消費結構調整和環境污染治理。一些高耗能企業可能會因油價下降、成本降低而喪失轉型升級的動力。王軍補充説:“持續的下跌,長期保持低位對我們(經濟)結構調整、節能減排會帶來負面影響。比如説,會造成物價下行的預期,容易誘發通縮的風險,它會拖累總需求的復蘇。第二,它會阻礙資源節約、可再生能源戰略的實施,因為油價快速大幅回落,無疑會削弱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投資者對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興趣,會阻礙我們以清潔能源替代煤炭、化石能源的進程。”

  不久前,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曾透露,“十三五”時期要實現成品油價格完全市場化。專家表示,當前,中國設置的40美元“地板價”和過渡期並非長久之計,國內的石油勘探和煉製企業應當抓住時機,苦練內功,提高競爭力。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