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兩邊作戰"苦不堪言 申根平衡木還能走多久

2016-01-28 07:28:46|來源:中新網|編輯:靳松

  歐盟“兩邊作戰”苦不堪言 申根平衡木還能走多久

  1月25日,歐洲刑警組織總幹事羅布·韋恩萊特等出席歐洲反恐中心啟動儀式。新華社發

  據法新社26日報道,數百名匈牙利民眾這一天走上首都布達佩斯的街頭,抗議政府修改憲法以增加“恐怖威脅狀況”緊急類目的計劃,其中包括政府有權在國家面臨恐怖威脅時實施網絡限制與宵禁;同一日,丹麥議會也不顧國際社會的抗議,投票通過了包括“沒收移民財産”措施在內的限制移民權利的改革法案。

  左有需要合作應對的恐怖主義威脅,右有分化持續的難民危機。彼此交錯的兩條戰線、左右為難的安全困境,需要歐盟加強成員的相互信任才能解決,而這看上去似乎是當下的歐盟最缺乏的東西。矛盾之下,沒了信任的申根區內部如何應對雙重挑戰?

  【疲憊·申根成員“各自為戰”】

  恐怖襲擊的陰雲又向已經疲憊不堪的歐洲襲來。據報道,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日前發佈了包括9名巴黎恐襲嫌疑人在內的一段宣傳視頻,又一次赤裸裸地向歐洲發出挑釁。

  “IS在新視頻中發出的威脅直指英國。”德國《圖片報》1月25日稱;而據《每日郵報》報道,歐洲刑警組織也發佈最新的報告警告稱,IS或正在策劃下一場像“巴黎式恐襲”那樣的大規模恐怖襲擊。

  歐洲政要們坐不住了,最新給出的“有力”回應應該算是歐洲反恐中心的成立。據法新社報道,歐盟28位內政部長近日齊聚阿姆斯特丹召開歐盟司法和內政部長非正式會議,熱烈討論了當前加強反恐和應對難民危機的兩大議題。期間,歐洲反恐中心的啟動儀式就于25日在歐洲會議中心舉行。

  “這是歐盟對恐怖威脅做出集體回應的重要一步。”歐洲刑警組織總幹事羅布·韋恩萊特在開幕式致辭中稱。

  然而,這種“集體回應”要想達成並不容易,前提條件是,歐盟各國對於恐怖威脅的來源尚需要有共同的認識。據法新社報道,歐洲刑警組織認為,雖然沒有具體的證據表明恐怖分子有“系統地利用難民的流動進入歐洲”,但卻需警惕新移民矛盾的激化對恐怖分子招募成員帶來的“便利”。

  不斷加壓的難民大潮與愈發複雜的國內安全形勢,讓歐盟各國對難民紛紛關上了友善的大門。據報道,德國、奧地利、比利時、瑞典、丹麥表示,可能會將邊境檢查延長至2017年底,這也就意味著對這幾個國家而言,“申根協議”將失效兩年。奧地利甚至還威脅希臘,如果希臘無法將難民擋在歐洲之外,就取消希臘的申根國家的資格。

  “顯然難民不必然産生恐怖主義威脅,但是恐怖主義可以利用難民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難民問題持續得不到解決的話,會讓歐洲的反恐面臨更加複雜的環境和更多的資源投入。”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

  【反思·難民給反恐再添難度】

  在恐怖威脅和難民危機的雙重衝擊下,《申根協議》這一歐洲一體化“最偉大的成就”變得風雨飄搖。或許可以説,歐洲已經在自由和安全之間陷入難以取捨的境地了。

  “目前對於難民而言,恐怖主義和歐洲應該説在各自爭奪人心的‘較量’裏。”崔洪建認為,恐怖分子有意識地通過難民身份進入歐洲只是問題一個部分,更嚴重的問題是,持續涌入後輾轉遷徙的難民,如果在文化、生活等方面和當地發生摩擦或者矛盾,甚至對歐洲本土的價值觀不能認同的話,就有可能被恐怖組織或者極端勢力所利用,他強調,“這不是邊境身份甄別就能解決的問題。”

  不久前發生在德國的大規模性侵案或許就是一個佐證。美國《時代》週刊日前刊文指出,科隆事件使得歐洲“嘴上不説、但心裏對移民抱有的各種恐懼公開化——包括對文化碰撞的恐懼、對暴徒人數多過警察的恐懼、對向那些憎惡女人的人寬容地打開大門的恐懼。”

  “政策沒有多少選擇的原因在於,歐盟仍需要維持住申根區不‘徹底散架’。所以目前它所採取的方式是進行務實的調整,即給予成員國一定的妥協,讓成員國‘自由’採取適當的方式來選擇開放政策。”崔洪建分析稱,這也是這一次幾個國家宣稱要將邊境控制延長至2017年的緣由。

  站在“道義制高點”上騎虎難下的歐洲已是不堪重負。德國《國際政治與社會》雜誌網站刊登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文章稱,歐洲需要進行深刻的反思,“伊斯蘭國”對安全構成的威脅並不是在家門口,而是就在“我們的屋內”,從長期來看,極端主義意識形態本身才是問題根源。也因此,恐怕沒有一個短期就能見效的藥方來解決歐盟雙重的困境。

  【出路·利益矛盾致病症難根治】

  儘管我們無法判斷,收緊難民政策對於降低歐洲遭受恐襲的風險到底有多大意義,但越來越多的國家面對交錯纏繞的兩條“戰線”,似乎除了強化控制措施也沒有多少好辦法。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刊文稱,危機的影響範圍之大要求各國須協力解決,而這“似乎縮小了歐洲政策行動的空間”。

  歐盟希望加強成員國彼此的合作來應對恐襲威脅,卻在難民問題上又各懷心事,忙著守護各自的利益。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特別助理李偉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即使歐洲社會再次面臨到恐怖襲擊,也很難説會出現行之有效的反恐合作,反倒是對歐洲的一體化進程會有更大威脅。”李偉認為,未來歐洲國家“同心協力”解決當下困境的路徑會受到內部和外部太多的制約因素,尤其是不同國家從自身利益出發的考量不同,歐洲能真正“攜起手來”共同應對恐怖主義恐怕不符合現實。

  那麼,歐洲難道沒有出路了嗎?或許,解開枷鎖的鑰匙還在枷鎖裏“藏著”。換言之,如果認為恐怖主義的來源是西亞北非動蕩地區和“伊斯蘭國”,就要儘量影響西亞北非地區局勢和打擊“伊斯蘭國”的軍事行動朝著有利於歐洲的方向發展。

  崔洪建認為,歐盟只能試圖在維持申根原則和下放權力中間找一種“平衡”。“難民危機也好,反恐威脅也好,既然很難找到一個領導力量了,那麼就在確保對外依舊一體化的前提下,讓成員國有更寬鬆的環境,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如何應對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