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A股熔斷機制設計不合理:或加劇股市漲跌

2016-01-05 14:04:23|來源:參考消息網|編輯:顏觀潮

  原標題:外媒稱A股熔斷機制設計不合理:或加劇股市漲跌

  參考消息網1月5日報道 外媒稱,剛過完元旦假期後恢復交易的中國股市,卻在多重利空因素打擊下變得弱不禁風,1月4日午後即接連觸發5%和7%兩道熔斷閥值,提前結束當天交易。

  據路透社網站1月4日報道,當日下午13:12,滬深300指數跌幅首次觸及5%熔斷閥值,滬深股市及股指期貨均暫停交易15分鐘;恢復交易後不到六分鐘,滬深300指數下跌7%,兩市及股指期貨全部暫停交易,直至收盤。滬深300指數當天收跌7.02%,滬綜指則收跌6.86%,創下逾四個月最大單日跌幅。

  受A股市場拖累,香港股市4日亦出現大跌,恒生指數收盤下跌2.68%。

  報道稱,自海外成熟市場引入中國的熔斷機制,令人意想不到地竟然在實施首日實行。面臨快速變化的市場,熔斷機制能否起到讓市場冷靜的初衷,4日股市表現已讓部分投資者産生懷疑。

  “大小非解禁即將臨近以及人民幣貶值預期是4日下跌的最主要原因,其他次要原因包括註冊制即將實施引起的擔憂等。”銀河證券分析師任承德説。

  他認為,目前技術面已全面走壞,如果沒有重大利好或沒有實力機構進場護盤,股指短期走勢偏弱。

  報道稱,熔斷機制實施首日大盤的表現,被很多投資者認為違反制度設計時希望冷靜市場的初衷,反倒起到助漲助跌的作用。

  “海外大量對衝基金有程式化交易,熔斷後可讓基金有時間調整程式。但中國散戶居多,羊群效應明顯,熔斷並恢復交易後,大家可能跑得更快。”任承德表示。

  自1月1日起施行的熔斷機制實施標的是滬深300指數。根據熔斷規定,當滬深300指數當日漲、跌幅達5%時,將觸發熔斷機制,三家交易所(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暫停交易15分鐘;當滬深300指數當日漲、跌幅達7%時,暫停交易直至收盤;當滬深300指數當日在尾盤階段(14:45及之後)漲、跌幅達5%,暫停交易至收盤。

  私募基金南海基金投資經理戴晶表示,從4日表現來看,熔斷機制下的限制交易,加劇了市場恐慌,有可能使操縱股票更加容易。

  長城證券策略團隊認為,4日市場由下跌5%到下跌7%的時間很短,有些優質的小市值股票出現跌停,在沒有熔斷機制的作用下,可能會有價值投資者抄底,但存在熔斷機制時,買盤會考慮可能觸及熔斷機制,明日存在不確定性,所以買盤就不會急於抄底,寧願等到明天。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當大盤跌到5%時,再向7%走是很容易的。在這種熔斷制度下,相當於會將很多賣盤的壓力一天一天往後推,大家都會想等賣的力量出清為止。這可能會造成市場的進一步下跌。”該團隊在其市場簡評中評論稱。

  報道稱,該簡評還表示,美國股市是實行T+0(當日回轉交易)同時沒有漲跌幅限制的,而A股是既有漲跌幅限制,又有熔斷機制,同時又是T+1的,這種制度組合的合理性值得商榷。歷次A股大跌時個股的聯動性很強,這樣就使得一旦觸及5%熔斷線後,制度上就掐掉了先跌停的股票翻身的機會。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