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稱熔斷機制有利於穩定股市 將不斷完善相關機制

2016-01-05 16:24:51|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任傑):2016年首個交易日,中國A股大跌,滬深300指數兩次觸發“熔斷閾值”,導致提前收市。中國證監會5日回應説,熔斷機制對穩定股市具有重要作用,將根據實際運行情況,不斷完善相關機制;近期將出臺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的信息預披露制度,以減少對市場的衝擊。截止今天收盤,上證綜指微跌0.26%,深證成指下跌1.36%。

  A股新年開市大跌,令投資者對後市走勢充滿忐忑。有聲音認為,中國股市波動浮動大,在現有個股存在漲、跌停制度的情況下,實施股指熔斷機制的實質作用並不大,市場恐慌大跌時,它甚至會加速下跌。對此,太平洋證券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孟京對本台記者分析,需要客觀看待熔斷機制的效果:“中國的市場情況和管理層的良苦用心,需要給予理解,有人説,一些海外市場沒有個股漲跌停板制度,實施熔斷機制這麼多年來也沒有觸發過幾次,但畢竟那些市場是發展了幾十年、上百年的資本市場,市場整體波動率在不斷降低,已經十分成熟了。目前的狀況下,國內股市的熔斷機制不管怎麼改,可能跟大家的預期都會有差距,因為中國市場處在新興加轉軌的狀態中,這是根本性的問題。”

  針對市場的質疑,中國證監會5日早盤開市前回應稱,熔斷機制對穩定股市具有重要作用,從1月4日市場情況看,熔斷機制發揮了一定的“冷靜期”作用,對於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有積極意義。指數熔斷機制是全新制度,在中國還沒有經驗。境外市場的熔斷機制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中國證監會將根據實際運行情況,不斷完善相關機制。

  有分析認為,造成新年股市開門大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證監會去年7月8日發佈的“上市公司大股東半年內不得減持”的禁令即將到期。市場擔心,1萬多億股份將集中減持。對此,證監會指出,這種説法並不符合實際,大股東股份並不都有現實減持需求;正在研究完善規範上市公司大股東、董事、監事和高管減持股份的規定,建立減持預披露制度,並在一定時間內對減持股份的比例進行限制,引導其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途徑減持,防止大股東集中減持對市場造成衝擊。相關規定將於近日公佈。

  中航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鞠自華認為,市場監管層的表態,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撫市場情緒:“熔斷機制的好壞暫且不説,(市場)一定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在這個時候,大家缺乏的就是信心。這個時候管理層必須站出來説話。隨著(大股東)減持措施的出臺,市場可能會比較快的企穩,但還是難以很快恢復上漲,市場需要休養生息來蓄勢。”

  從盤面上看,今天A股各指數大幅低開後,震蕩走高。午後兩點,兩市曾出現一波跳水,最終走出V型反轉走勢。截止收盤,上證綜指微跌0.26%,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數分別跌1.36%和2.99%。

  對於後市,太平洋證券財富管理中心總經理孟京表示,從根本上説,影響股市運行預期的是市場供需結構。監管層如果能明確今年新股發行節奏等市場關切問題,將有助消除投資者的疑慮情緒,“(中國的)新股發行速度本身已經不慢了,從去年的數據看,在全世界是領先的位置。現在中國投資者一個比較大的困惑在於,新股發行改為註冊制之後,新股可能會出現發行的快速擴容,到底發行多少新股?人們心裏都沒有數。無論是‘大小非’減持,還是新股發行的節奏和規模,管理層還是需要給市場一個明確的預期。”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