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狀元的記者夢:曾因想學新聞被記者苦勸引關注

2016-01-06 10:59:59|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趙春曉

  理科狀元的記者夢:曾因想學新聞被記者苦勸引關注

  很少人會有吳呈傑那樣的經歷:剛捧著夢想跨出第一步,就被當頭潑了一壺冰水。

  他至今記得那個時刻。2014年高考成績出來的那個晚上,這位新晉江蘇省高考理科狀元被帶到校長辦公室接受採訪。當現場七八個記者聽到他“想當一個新聞人”的志向之後,採訪的氣氛變得不同尋常。累,薪水低,報道常常受限……開始是一兩個人講述職業辛勞,最後大傢夥七嘴八舌在吳呈傑面前“開了個吐槽會”,“所有採訪我的記者都不建議我報新聞”。

  此前一直在寄宿制中學埋頭讀書的少年感覺“心一下就沉了”。

  沒過幾天,“江蘇高考理科狀元想學新聞被多位記者苦苦相勸”的消息就炸了鍋。一位高中老師帶著“恭喜”的語氣提醒吳呈傑:你上了微博熱搜榜。而當他聞訊打開網頁,除了見到與自己有關的新聞與女星Angelababy(楊穎)一前一後挂在熱搜榜上,還不停收到網友的“問候”:一種勸他千萬別學新聞,另一種罵他背棄理想。

  如今,讀經濟專業的吳呈傑是北京大學一名校媒記者,這個自認“路癡”、“害羞”的“小鎮青年”對未來的打算是——做新聞。

  作出“努力去當記者”的決定之後,他給遠在老家的父母打了個電話,告訴他們:自己在30歲前就不考慮結婚了,因為養家糊口可能會有困難。

  雖然才讀大二,他已經“聽熟了當記者的壞處”,大概總結一下,“無非是收入少,有限制,女人當男人使、男人當牲口使”。他覺得都還可以。吳呈傑目前就讀于北大光華管理學院,該學院的畢業生薪酬全國最高,但他覺得,對金錢“沒啥感覺”。

  讓這個理科生有感覺的是另外一些東西,比如,13歲時,在鄉村中學讀書的吳呈傑看到了《南方週末》的新年獻詞,感覺“熱淚盈眶”。

  他自覺是個“非主流理科生”,從小就喜歡文科。小時候在學校裏因為濃重的鄉下口音受排斥,他就把精力放到了讀書上。去年夏天成了“理科狀元”之後,有網友在微博訪談中提問:“學霸,高中時期對你影響最大的書有哪些?”

  “學霸”的回答是:幾本反復讀的書——《百年孤獨》、《瓦爾登湖》、《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在路上》。

  高三的寒假,他徵得父母同意,還跑到上海參加了一回新概念作文大賽。而那次幫助他入圍決賽的報名作品,是他在一次物理競賽的賽場上寫的。這篇小説後來被刊登在《萌芽》雜誌上。作文競賽,他也得了一等獎。

  但進入北大的“狀元”們,大多會報讀光華管理學院——全國最好的商學院。

  吳呈傑的師兄,北京大學中文系2013級本科生謝宇程陽還記得,因為主編著學生會一本校媒刊物,去年新生入學時,他就特別想招這個新人。但他們去“刷樓”,以學生會宣傳部的名義招新,等全部面試都結束了,也沒等著吳呈傑的人影。

  直到謝宇程陽給新人做完了采寫培訓,才收到吳呈傑的微信好友申請:我想加入宣傳部。

  吸引他的是宣傳部部訓時提供的一本長篇新聞報道範文集。

  不久之後,謝宇程陽見到了一條讓他“一瞬間非常感慨”的朋友圈:“三個人六目相對想了整整三個小時,只為確定5個小標題”。

  吳呈傑就是那三個人之一。他被謝宇程陽描述為“可愛、實誠、憨厚”,在另一位學新聞的同學眼中最大的特點則是“每天琢磨的事都是新聞”;這個在小升初的時候因為太害羞而沒能通過重點中學面試的96年生人,如今常常會花上一兩個月去做一篇報道,不斷跟陌生人聊天。

  儘管如此,直到幾個月前,他才真正下決心要朝著新聞行業發展。

  他説自己想到了高中文理分科的時候——他的文科理科成績都好,長輩告訴他,如果選理科,以後就業面會更廣。

  “但只有我自己明白:理科學得好,是因為我下工夫,文科學得好,是因為我有天賦。”

  到了大學裏再回望往事,他開始覺得:自己是不是一步步都走得“太正統”了?

  他最終成了一省的理科狀元,即便如此,他還是在新聞報道中找到了最大的“成功感”。

  他去采寫了校園一些邊緣群體的報道,報道閱讀量突破了10萬。北大的流浪貓不幸去世,他不滿足於像“官方色彩濃厚”的校媒那樣寫點“號召保護小動物”的報道,反倒想探究動物保護的困局,結果被流浪貓保護協會的採訪對象給趕了出去。

  他與同學一塊兒嘗試過許多選題:北大的學生詩人,工人詩人,大學裏的基督教群體……然而每每因為題材“太超前”而被老師的勸阻。

  他發現學校更偏愛報道師生中的好人好事。這讓吳呈傑感到有點憂心:很多不那麼好聽的報道與學生利益更有關係,我們的報道是為了學校好。

  當謝宇程陽離開校媒的時候,他把主編的職位交給了吳呈傑。

  “北大有很多同學都有非常好的家庭背景,一路走來非常順暢,而吳呈傑完全是靠著自己的努力走到今天。在我看來,他雙腳雖然沾著泥土,從外表上來看略顯稚嫩,但他的腳步是堅實的。”

  大眾印象裏有一個“因為‘良心記者’勸説而放棄了新聞學的高考狀元”;很少有人注意到,在2014年夏天的喧囂過後,還沒上大學的吳呈傑在微博上轉發了一段話:新聞是一條註定要長跑的路,一朝一夕不足以改變這個世界;要相信新聞依然有助於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一點,你會是千萬推動者中的一員。在中國新聞的歷史中,有千千萬萬名記者奔跑在這條沒有終點的路上。

  “我也許當兩年記者就熬不下去了呢?”現在談起未來,這個19歲的青年也並不肯定,但很快又自言自語:“應該不會吧?只要餓不死,我都會寫下去的。”(本報記者 黃昉苨)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