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工廠”到“世界市場”中國經濟迎來新變革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蘭旻):30多年來,中國依靠對外開放政策以及廉價的勞動力、土地成本,承接了大量的國際生産外包訂單,充當了“世界工廠”的角色,獲得了貿易和經濟的快速增長。然而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發生快速變化,一方面中國經濟在多重壓力下主動開始轉型,另一方面,自身龐大的消費市場也贏得了越來越多海外投資的青睞,中國正由“世界工廠”變身為重要的“世界市場”。
前不久,享譽全球的玩具及嬰幼兒用品專門零售商反鬥城在中國的第一百家店于北京開業。反鬥城首席執行官戴夫·布蘭登介紹説,過去10年,反鬥城在中國一共開設了100家門店,遍佈44座城市,隨著中國市場在公司業務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今年將有更多店舖在中國開業,“我們計劃今年將繼續在中國增加30至40家門店,這只是我們預計的目標,並非最終的計劃,我們將在合適的時間選擇合適的地點開展這些工作。對於反鬥城來説,滿足中國兒童和家長日益增長的對高品質玩具和家庭娛樂體驗的追求是非常重要的。”
布蘭登的期待可以説代表了越來越多試圖在中國開拓更為廣闊服務市場的經營者的看法。中國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6575家,同比增長11.8%,其中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771.8億美元,同比增長17.3%,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61.1%。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395.4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31.4%。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邢厚媛認為,越來越多的服務業投資進入中國,表明中國市場的國際地位日益提升,“以往外資在中國搞加工,更多關注向國際市場出口,也就是更多的利用廉價勞動力,各個生産要素的低成本。但現如今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一方面我們在發展高端製造業,服務業,另外就是國內消費對中國經濟的拉動是主動力,所以這一輪的外資來,一些大的跨境公司來,更多的是來關注中國直接消費群體,來為消費者服務的。”
過去30多年,中國依靠對外開放政策及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成本,承接大量生産訂單,扮演了“世界工廠”的角色。如今,中國經濟已經開啟了轉型之路,“世界市場”已經成為中國在經濟全球化時代的新名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告別“世界初級工廠”的過程中,中國高端製造産品出口比例卻在逐年上升。《2015年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顯示,中國在亞洲高端科技産品出口中所佔份額從2000年的9.4%上升到2014年的43.7%,位居亞洲第一,以高鐵、核電、衛星等為代表的中國高端科技産品深受亞洲各國的歡迎。中國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稱,高端創新將強化中國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很多國家都能在中國這個“世界市場”中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産品,“現在中國在高端領域,像在大型成套裝備方面,我們的優勢是非常突出的,我們形成了三張亮麗的名片:高鐵、核電和特高壓輸變電。另外我們在電信裝備、汽車産業、成套設備方面,優勢也很突出。今後圍繞著高科技、航空航天以及IT、生物醫藥這些方面,我們都需要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國成為重要的“世界市場”,還得益於近些年自貿區建設及開放水準的不斷提升。目前,中國已經簽署並且實施了14個自由貿易協定,涉及22個國家和地區。邢厚媛表示,加快自貿區建設是中國實施國內外市場一體化戰略的重要內容,這既有利於中國市場在規則上與國際接軌,更好地與全球市場體系融合,同時也將推動中國市場邁入更高端的國際産業體系,“第一點是規則,通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新機制,使得國內營商環境、商務規則更多和國際接軌。第二點是生産要素,我們要邁向經貿強國,必然帶來的一個變化是,我們生産要素國內外要加大優化配置,才能使得中國在全球市場體系當中進行深一步融合。這兩點將使我們在全球價值鏈地位發生變化,會使我們從更高端進入國際産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