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將加大鋼鐵煤炭去産能力度 妥善處理職工安置等問題

2016-02-05 09:52:10|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肖中仁):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項重點任務。其中,“去産能”被列為供給側改革五大任務之首。中國政府日前對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産能、推動鋼鐵企業實現脫困發展進行了具體部署。其中,從今年開始,將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産能1億-1.5億噸。中國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日前也透露,未來中國將加大鋼鐵和煤炭的去産能力度,各級政府也會穩妥處理職工安置、企業債務、和銀行貸款等問題。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産與消費大國,2015年中國的煤炭市場出現了嚴重的積壓,産能過剩情況突出。在不久前召開的2016年全國煤炭交易會現場,以往不愁嫁的大型煤炭企業也來到了展會上擺攤推銷。山西同煤集團的一位銷售人員介紹説:“(賣煤)難度是相當大的,不光是同煤,包括神華、中煤,他們的煤炭現在也難賣,在家裏就留下了管安全的,同煤的領導包括副書記分成了十個組,都出去推銷煤炭。”

  中國中煤能源集團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儘管今年他們減産一半,但是也沒有止住下跌的價格,“(2015年)煤炭總共降了三次價格,從160元一噸,降低到了100塊錢一噸,成本估計都保不住了。”

  在鄂爾多斯市,往年煤炭景氣的時候車輛排著長龍來運煤的情況,也已經一去不復返。因為缺乏需求,不少煤礦只能停産檢修。而在中國最大的煤炭輸出港口秦皇島港,煤炭的交易也異常低迷。秦皇島煤炭交易中心負責人李學剛説:“最紅火的時候,秦皇島港的錨地船到過200多艘,現在的水準可能在60條左右,整體需求的反差,高峰和現在低谷是非常明顯的。”

  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會長王顯政介紹,當前,中國的煤炭庫存已經達到了歷史最高水準,“社會需求不旺,庫存大幅度上升,現在全社會的庫存已經得到了3億噸以上,是歷史的最高水準。同時煤價大幅度下滑,用戶拖欠煤炭企業貨款大幅增加,造成企業經營困難。”

  據透露,截止目前,中國煤炭全行業的虧損面已經超過了90%。而同樣産能過剩的鋼鐵行業,日子也不好過。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介紹説:“消費的絕對量下降,面臨著供大於求和無序競爭,鋼材價格已經達到了歷史新低,而且比1994年我們的鋼價指數低將近40個百分點,這對行業是一種災難,集中表現為虧損。去年1-10月份,鋼鐵協會會員主業虧損720億元,虧損面接近50%。我們鋼鐵協會會員的債務大約3.3萬億,其中能夠看出來的銀行貸款是大約是1.3萬億,如果一大批企業出現停産或者倒閉,帶來的金融損失是巨大的。”

  在此背景下,“去産能”被列為了供給側改革性改革五大任務中的首位。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説:“僵屍企業沒有及時實現市場出清,在這種情況下,刺激需求、擴大投資解決不了問題,長期下去會把行業當中的優質企業拖垮,最後一起死。所以正確的做法是堅定地處置僵屍企業,實現去産能,使産能和需求大體平衡,止住價格下跌的趨勢,讓優質企業看到希望,增強信心。要堅持市場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多兼併重組,少破産清算,做好職工的安置,這是總的方針和原則。”

  據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介紹,從2013年5月份開始,國家發改委已經不再批准和核準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這四大行業的新增産能,並出臺了化解過剩産能的指導意見。其中,一部分過剩産能比較集中的地方已經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徐紹史説,未來去産能力度還將加大,“現在力度可能會比前兩年要大,政府還是有一定的政策儲備,來支持化解過剩産能。更重要的,地方政府會比較穩妥地來處理職工安置、企業債務和銀行貸款問題。”

  針對去産能是否會帶來新一輪的職工下崗潮的問題。徐紹史坦言,一些煤炭佔比較大的省份,比如山西省,以及黑龍江的四大煤城等就業安置壓力會比較大,各級政府也會採取措施來予以應對,“現在比較突出的就是一些中央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的部分員工,因為都是歷史延續下來的固定職工或者合同制的職工,他們所在的企業如果産能需要壓減的話,可能有問題。中央政府會考慮支持政策,地方政府完全有能力來應對。我們也不會讓它醞釀成影響社會穩定的群體性事件。”

  中國政府日前出臺的關於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産能的部署中,明確提出,從2016年開始,在近年來淘汰落後鋼鐵産能的基礎上,用5年時間再壓減粗鋼産能1億-1.5億噸,實現鋼鐵行業兼併重組取得實質性進展,産業結構得到優化,産品品質和高端産品供給能力顯著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好轉。此外,還明確了加強獎補支持、完善稅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做好職工安置、盤活土地資源等一系列支持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政策措施。

   

國際在線官方微信

國際在線趣新聞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