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政協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儘量回答更多公眾關心的問題

2016-03-01 18:09:38|來源:新華網|編輯:韓基韜

  新任政協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儘量回答更多公眾關心的問題

  王國慶(資料圖)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記者熊爭艷)一名多年報道政協大會的老記者,一位中國新聞發佈制度的推動者,今年成為全國政協大會第14位新聞發言人。

  “對於這份工作,儘管不陌生,但還是誠惶誠恐。”曾在媒體和新聞主管部門深耕近四十載的王國慶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這樣看待新的角色。他將於2日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新聞發佈會亮相。

  政協新聞發佈會是每年全國兩會的首場重大活動,曾有政協新聞發言人笑稱這是他“一年一度的高考時間,在第一個新聞發佈會率先面對媒體。”

  政協是一個參政議政機構,由34個界別組成,涉及政黨、經濟、教育、科技、文化、民族、宗教、港澳臺等方面。國計民生各領域的事務,都可從政協的角度提出看法,因此媒體的提問涉及廣泛。

  “確實是很大的挑戰。記者的提問範圍廣,難度大,發言人必須有過硬的政治素質、廣博的知識面、良好的溝通能力。”全國政協外委會副主任委員王國慶接受採訪時不疾不徐,語調平和,時常與記者目光交流。

  63歲的王國慶説,為了首場發佈會,他已準備一個多月,經常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已收集1400多個問題,聽取60多個部門介紹情況。

  王國慶透露,最近他還與主流媒體、都市媒體、網絡媒體、外國媒體等溝通,了解他們關注的問題。“我把這些看作是‘供需對接’,畢竟發佈會只有1個多小時,要儘量在有限時間,回答更多公眾關心的問題,釋放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事實上,對於辦好一次成功的新聞發佈會,王國慶很有經驗。本世紀初開始,他擔任國務院新聞辦副主任13年,見證了中國新聞發佈制度的建立完善。

  2003年之後幾年,每逢一些重大事件發生,部長們被請到國新辦開新聞發佈會,王國慶都是發佈會主持人。

  在王國慶眼中,新聞發言人是政務公開和媒體公眾獲取信息的一個隨時敞開的窗口。“比如,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不是代表自己,而是政協大會的代言人,同時也是保障公眾知情權的維護者。”

  新聞發言人和媒體記者是什麼關係?“合作關係。我不覺得記者提問是找麻煩,相反,我對記者提問持歡迎態度。”王國慶説,希望記者的提問尖銳而不極端,好的問題可以激發發言人的思維,引發精彩的回答。

  王國慶40多年的職業生涯多元豐富,從下鄉知青到英語翻譯,從媒體記者到國新辦領導,既在黑龍江建設兵團等基層工作過,又留學過加拿大、做過常駐美國的首席記者。

  “每一段經歷對發言人都很有幫助。我常開玩笑説‘有北大荒那碗酒墊底,什麼酒都不怕了’。”王國慶説。

  王國慶與政協結緣始於上世紀80年代。當時,他是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多次報道政協大會。“政協是座新聞的富礦,匯聚了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他們思維開放,見解深刻。我當年就喜歡跑政協。”

  這位記者出身的發言人坦言,他不怕敏感問題,“越是敏感問題,越要想辦法説清楚。只要不影響國家安全和大局,一些問題為什麼不能説?”

  長期從事對外宣傳工作的王國慶,一直在思考怎麼用國際語言表達中國故事。“作為政協新聞發言人,我不僅是對中國媒體、中國公眾説,也是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希望通過與記者的問答,講出一個真實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