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講話數提五大發展理念將成兩會熱詞

2016-03-01 21:51:28|來源:中國經濟網|編輯:韓基韜

  習近平講話數提五大發展理念將成兩會熱詞

  2016年,“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

  一年之計在於春。2016年全國兩會即將啟幕,“十三五”、五大發展理念將成為今年兩會熱詞。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提出,今後五年,要在已經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努力實現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等新的目標。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2016年是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五大發展理念將以此為起點,貫穿“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之路。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説,“我們將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著力推進改革開放,著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著力營造政治上的綠水青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開好局、起好步。”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主任、教授張小勁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表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不僅是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本屆中央領導集體掌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南針”,也充分體現了本屆中央領導集體對世界經濟發展規律的新認識。

  五大發展理念將成為今年兩會熱詞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即將開幕。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將於2016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會議的主要議程就包括審查和批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將於2016年3月3日在北京召開,全國政協常委會建議會議的主要議程就包括討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2015年工作總結顯示,2016年全國政協提案工作將以“十三五”規劃編制與實施為主線建言獻策。

  多名專家、學者預計,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將成為今年全國兩會熱詞。

  澎湃新聞梳理髮現,隨著安徽兩會的召開,目前31個省份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均已出爐,多個省份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及將堅持和貫徹五大發展理念。

  縱觀近幾年全國兩會,習近平所作的“中國夢”、“三嚴三實”、“四個全面”等重要論述均在歷次全國兩會上得到廣泛討論。

  2013年3月1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舉行閉幕會,習近平在發表講話時説,“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既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們先人們不懈追求進步的光榮傳統。”

  據中新社統計,他將近25分鐘的講話,9次提及“中國夢”,44次提到“人民”,共獲得了10余次掌聲,有關“中國夢”的論述更一度被掌聲打斷。

  “中國夢”也引起了2013年兩會代表委員的廣泛討論。全國人大代表、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後説,“要實現‘中國夢’,主要是靠80後、90後,所以現在要關注他們的生活壓力”;全國人大代表、雲南省公路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昭通管理處普洱渡收費站收費員、“90後”鐵飛燕説:“我的‘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可以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人民的素質水準提高……”

  2014年12月,習近平在江蘇調研時首次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等概括為“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不久後的2015年的全國兩會被稱作是深入研讀認識“四個全面”的重要場合,也是凝聚力量推動落實“四個全面”的寬廣平臺。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郝立新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內在邏輯決定了全面的戰略思維和綜合的發展理念的形成和發展。四個全面、五大發展理念等思想或觀點構成了中國理論的重要元素,既反映了社會實踐發展的深層邏輯,又蘊含了古今中外的哲學智慧,並帶有鮮明中國話語特色。

  五大發展理念切合習近平治國理政之精髓

  2015年7月2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明確“新常態”下需要新的發展理念,發揮先導作用。

  會議強調,“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有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

  習近平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説:“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

  《建議》確定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也切合了習近平治國理政之精髓。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編輯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中,《創新正當其時,圓夢適得其勢》、《為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生産生活環境》、《在亞歐大陸架起一座友誼和合作之橋》、《共同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等篇章是習近平對五大發展理念的精確詮釋。

  在近幾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參加地方代表團審議時曾多次提及與五大發展理念相統一的論述。

  譬如2015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要求,“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2014年兩會期間,習近平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説,“要著力推動産業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創新驅動作用,走綠色發展之路。”

  十八屆五中全會之前,習近平到浙江、貴州、吉林等地調研時也多次強調要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徵,“善於運用辯證思維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對發展理念轉變提出了明確要求。

  譬如,2015年6月,習近平在貴州調研時強調,經濟社會發展要“統籌兼顧、協調聯動”。2015年7月16日至18日,習近平在吉林調研時指出,振興老工業基地要“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

  在習近平看來,提出並闡釋五大發展理念的《建議》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道人”和“領航人”。

  2015年8月21日,習近平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強調,《建議》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和任務,提出並闡述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強調落實這些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十三五”時期,要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品質和效益提升,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好道、領好航。

  2016年1月,習近平在重慶調研時指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蘇低迷開出的藥方。新的發展理念就是指揮棒,要堅決貫徹。

  五大發展理念勾畫“十三五”經濟藍圖

  習近平所提出的“中國夢”的奮鬥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從時間節點上來看,“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關鍵期。也正因為如此,“十三五”規劃備受關注。

  《建議》全文兩萬餘字,共分為八章,第一章介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和指導思想,第二章即提出“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五大發展理念,之後五章分別圍繞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展開規劃,第八章強調黨的領導。

  《建議》提出,今後五年,要在已經確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的基礎上,努力實現新的目標要求。這些目標要求包括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等方面。

  圍繞上述目標,《建議》提出了“堅持創新發展,著力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堅持綠色發展,著力改善生態環境”、“堅持開放發展,著力實現合作共贏”、“堅持共享發展,著力增進人民福祉”等舉措。

  十八屆五中全會期間,習近平圍繞《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作了説明。習近平指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産能過剩化解、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實現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空間,經濟下行壓力明顯,保持較高增長速度難度不小。

  同時,習近平分析道,“十三五”時期經濟年均增長至少要達到6.5%。“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品質,要著力實現有品質、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的增長,著力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中實現經濟增長。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祁京梅認為,五大發展理念不僅適用於我國“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謀篇佈局,而且將為世界經濟發展培育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