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瑪澤仁委員:深入推進公共文化精準扶貧工作

2016-03-10 17:53:23|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圖片默認標題

政協委員尼瑪澤仁 攝影:廖亮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廖亮、高宇):《關於深入推進公共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建議》——這是全國政協委員尼瑪澤仁今年帶來的提案。他在提案中建議,要深入推進公共文化精準扶貧工作,推動貧困地區實現精準脫貧。

  尼瑪澤仁,藏族,四川巴塘人,畢業于四川美術學院,國家一級美術師,班禪畫師。為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尼瑪澤仁對記者説:“多年以來,文藝界一直在堅持做文化扶貧工作,把書畫送到基層,把歌舞、文化深入推進到基層去。全國各地都在不斷興建建設公共文化設施,大中城市裏,都建有標誌性的文化廣場、劇場等建築。但是,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在文化工程推進到廣大的農村、牧區方面,在享受公共文化設施方面,西藏地區與發達地區相比較,還有很大的距離。”

  尼瑪澤仁在進行了充分的調查研究後得出結論,由於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起點低、基礎差、欠賬多,公共文化服務水準總體不高。特別是在設施建設、管理運行、人才隊伍、服務效能等方面,與發達地區的差距仍在繼續擴大。尼瑪澤仁舉例説,根據國家的規定,每個縣都應該配備圖書館、文化館。但是截止到2014年,四川省內88個貧困縣中,仍有4個縣沒有圖書館,47個縣的圖書館面積小于800平方米,公共文化設施不僅標準低,並且缺乏充足的運營維護資金。尼瑪澤仁表示:“改革開放取得的紅利,也就沒有真正落實到每個人,希望國家進一步加大投入,政府機構進一步落實具體工作。我們通常比較重視經濟發展,而忽略了文化的精準惠民。”

  尼瑪澤仁表示,貧困地區還存在“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的情況。他的調研數據顯示,四川貧困地區88個縣的人均館藏書量僅為0.23冊,低於全省0.38冊和全國0.55冊的平均水準。特別是有近40%的貧困縣人均館藏書量低於0.1冊。因為一些特殊原因,貧困地區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數量少,許多群眾看不到喜愛的地方戲曲,面向少數民族群眾的書籍和影視産品比較匱乏。

  尼瑪澤仁表示,應促進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保障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基礎文化權益,建議深入推進公共文化精準扶貧工作,推動貧困地區實現精準脫貧,與發達地區同步全面建成小康。

  尼瑪澤仁建議,首先是出臺專項扶貧規劃。國家層面應儘快出臺《“十三五”時期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方案》,作為文化部門頂層設計,指導各地開展公共文化扶貧工作。各地各部門出臺配套方案或政策,謀劃一批扶貧惠民工程項目,籌集扶貧資金,推動《規劃》落地落實。

  其次,要積極推進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要實施貧困地區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工程,對未達標的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和鄉鎮綜合文化站進行新建和改(擴)建。積極開展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為地廣人稀的民族地區、邊遠山區和革命老區配備流動文化服務設施設備,提高有效覆蓋,進一步豐富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內容。

  尼瑪澤仁指出,貧困地區還需要實施文化富民工程。加大文化産品的生産和服務的供給力度,依託公共文化設施和文化惠民工程,積極開展惠農服務和技術培訓,幫助貧困群眾掌握實用技術,提升群眾科學素質。尼瑪澤仁説道:“鼓勵貧困地區依託豐富的民族民間特色文化資源,發展演藝、文化旅遊、藝術品等文化産業,發展農村手工藝品、民間演出和鄉村公共文化旅遊。加強保護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的建築風格和整體風貌,培訓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産業鄉鎮、街區和村,擴大農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最後,尼瑪澤仁建議:要建立健全保障機制,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目標考核機制和科學評價體系,推動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把貧困地區公共文化建設納入評價地區發展水準、發展品質和領導幹部工作業績的考核標準之內。

  擔任政協委員的近二十年中,尼瑪澤仁一直堅持藝術上的追求,但更多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讓他更願意投身於提高貧困地區群眾文化生活水準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