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亞非:政府要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2016-03-10 16:58:13|來源:人民網|編輯:王濤

  原標題:袁亞非:政府要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人民網前方報道組)今天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15名政協委員就有關議題作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工商聯副主席、三胞集團董事長袁亞非以《強化政策落實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為題作了大會發言。發言全文如下: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和國務院一貫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尤其是中共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明確提出要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而實體經濟的主體就是民營經濟。當前,民營企業已佔全國企業總量的99%,貢獻了超過60%的GDP和80%的就業。但目前,融資難、融資貴、創新能力不足、人才嚴重缺乏、稅費負擔較重等問題,極大制約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如果民營經濟得不到健康發展,那麼實體經濟的發展就無從談起,經濟轉型升級和供給側改革也將大打折扣。

  幫助民營經濟走出困境、健康發展,首要的不是繼續出臺新政策,而是把現有政策落實到位。對此我有三點建議:

  一、落實政策要精、要準、要實。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關鍵是抓落實。落實政策要精就是不求多,但求管用;準就是誰需要,就給誰,要有針對性;實就是要落到企業,真正起到效果。可以參考“扶貧攻堅”的方式,做到“精確識別、精確幫扶、精確管理”。要有選擇地扶持企業,根據企業特點和需求,“因企制宜”地落實政策,明確幫什麼、由誰幫、幫到哪,並明確計劃、事項和要達到的效果。

  二、千方百計破解融資難、融資貴。融資難、融資貴,是當前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發展所面臨的最大“瓶頸”。據統計,2015年民營企業500強中,有241家企業認為融資較難。而國務院有關部門發佈的《2015年企業負擔調查評價報告》顯示,66%的企業反映“融資成本高”,比上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

  銀行貸款是民營企業最主要的融資渠道,但國內銀行貸款往往只考慮硬性風險,都要求有形資産抵押,中小企業以及像零售、互聯網這類輕資産的企業很難貸到款。一個現實的例子,有一家大型民營企業,去年做一個跨國並購項目的時候,在國內用資産抵押都沒貸到款,但在歐洲通過信用就融到了幾億英鎊。一些權威媒體調研發現,有些地方甚至存在銀行臨時抽貸,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的現象。

  所以,政府要千方百計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應進一步推廣企業綜合授信和全球統一授信,落實無抵押貸款政策;對於專注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貸款的銀行,要給予政策優惠和鼓勵;允許銀行設立投資公司、發行認股權證,儘快推動建立投貸聯動機制;鼓勵設立民營銀行,同時通過互聯網金融等手段,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政策性銀行也要學習國外同行的經驗,加強對民營企業海外發展的支持。

  三、政府改革要讓企業得實惠。近年來,政府不斷深化改革,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其成效如何,不僅要看取消了多少審批、收了多少公章,而且要看企業有沒有真正得到實惠。比如在審批方面,民營企業海外投資由於外匯管制受到很大影響,建議儘快深化外匯管理改革,完善和推廣“並聯”審批機制,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式。另外,對於企業申請優惠政策,也應該儘量簡化流程和手續。在信息支持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政策發佈機制,建議由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按事項對各部委的政策文件進行分類彙編,統一發佈、更新,以便企業按事項查詢。同時,國家也要指定專門機構,建立權威的信息發佈窗口,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提供指引和示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