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代表:推動香港與內地創新融合 形成創新發展新局面

2016-03-11 16:14:2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趙妍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張耀明、朱子榮、林麗麗):正在北京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日前紛紛呼籲應積極推動香港創新與科技事業發展,加強與內地創新融合,培育發展新型産業,攜手內地一起形成創新發展新局面。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支持香港發展創新及科技事業,培育新興産業”。港區人大代表紛紛表示,國家正在實施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香港要加強與內地的創新融合,發揮優勢互補作用,形成兩地創新共贏的局面。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駐港聯絡辦社會工作部原部長張鐵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由於歷史原因,香港對於科技的投入一直不夠,當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經成為祖國內地和香港今後共同發展的方向,香港應該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與內地創新融合、創新共贏,“香港擁有健全的法制,獨立的司法和完善的知識産權保護,還擁有先進的基礎設施和建設,世界級的大學、科研專家和實驗室,同時還有強大的能吸引國外科技人才的人際網絡。更重要的是香港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和中央對香港的支持,這些都是香港獨特的優勢,關鍵是我們怎麼把這些優勢與內地的創新優勢結合起來,達到合作共贏的目地。”

  張鐵夫同時還表示,香港特區政府對於科技創新發展十分重視,去年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創新及科技局,他希望特區政府加大投入與支持,並對香港創新産業的發展進行強力規劃。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國家目前正在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香港新一代的年輕人應把握住難得的機會。在香港創業雖然會遇到臨成本高、市場門檻高等問題,但是年輕人可以通過科技創新平臺,尋求一些創業新概念、新模式來切入。

  他還表示,“大疆創新”的創始人汪滔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後在深圳成功創業,成為了一家全球領先的無人機生産與研發的高科技企業。他説,香港具有本土人才優勢,加上內地(深圳)的科技發展方面的優勢,通過區域合作的方式便可以實現香港創新産業的發展,“深圳在科技發展方面比香港走得快,也更成熟,但是香港有自身的優勢,可以通過區域合作的方式,加強與深圳、珠三角等地區的合作,通過區域的合作來實現香港的發展。香港的本地人才,來自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有本土觀念,又有國際視野,這種綜合優勢正是香港人才的競爭力所在。”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認為,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和研究人員,但偏重基礎研究,香港應該鼓勵更多的有興趣又有能力的人去做研發工作,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鼓勵香港的大學教授和研發人員積極與內地展開闔作,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香港的創新産業發展,“要鼓勵香港研究型大學的部分教授和研究人員投入研發工作,除了做基礎研究之外,應該做一些可轉化成經濟效果的研發工作。大學要改變辦學和治學的方針,香港的大學太注重基礎研究,今後在升遷制度方面,應該鼓勵有興趣有能力的人去做研發工作,重視研發成果。此外,深圳現在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科技研發重鎮,特別要應該鼓勵教授和研究人員和內地、特別是珠江三角洲的科技人員展開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