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扶貧從“輸血”轉為“造血”
“今年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扶貧脫貧是硬任務,各級政府已經立下軍令狀,必須按時保質保量完成。這是中國政府對十三億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3月5日,李克強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擲地有聲地提出了脫貧工作目標。
毫無疑問,脫貧工作,黨和政府已經擺放到重要議事日程上。做好扶貧開發,其目的就是讓貧困地區困難群眾過上好日子,讓改革的紅利於全體人民共享。以往的扶貧開發偏重簡單的“輸血”,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造血”就是讓貧困地區通過培養特色産業、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徹底解決貧困問題。
對此,“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到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産業邁向中高端水準,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人民生活水準和品質普遍提高,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這是信心,也是決心,也是為民務實之舉。
今年兩會政府報告強調,要完成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脫貧任務。且給出了時間品質指標。筆者以為,李克強作的政府工作之所以贏得了代表們的43次熱烈掌聲,根本原因,政府工作擰幹了水分,實打實、明確、具體,給人信心和力量。在這樣的政府領導下,人民群眾何以不信心滿懷。創新扶貧開發模式,由偏重“輸血”向注重“造血”轉變。這不只是喊口號,而是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就要見成效。
那麼如何實現由偏重“輸血”向注重“造血”轉變?以筆者之見,需要解決好兩個“能力”。
首先,要轉變觀念。轉變觀念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俗話説得好,思路決定出路,腦袋決定口袋。如果沒有好的思路,那麼扶貧工作有可能“半途而廢”,或者“淺嘗輒止”。轉變觀念,就要把中央的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當中,要設定時間表,實現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轉變觀念要在創新上下實功。
其次,扶貧“造血”要提高自我能力,即注重扶貧先扶智,增強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扶智,就是提高扶貧的認知能力和改造能力。像安徽岳西縣就是貧困縣,而岳西映山紅文化博覽園儲德翰為何能從一個小木匠轉變為一個擁有四大産業的董事長,其根本原因他有“智”。美國拉斯維加斯能把荒灘變成世界著名賭城,岳西縣大別山有滿山的映山紅,為什麼就不能迎來世界各國的遊客?如今,儲德翰不僅成為北京奧運會的根雕王,而且其旅遊産業成為全國鄉村旅遊示範點,旗下的各種産品正從山溝裏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因此,對於在扶貧工作中有自我發展能力的要給予政策扶持和幫助,讓更多的人,在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的問題中感受溫暖。
來源: 中安在線 作者: 沈宏勝